跟随陈君石院士,我学到的3个好习惯
导师是为我们改变人生宽度的人物,有青年朋友问我:你20多岁就接触到院士,你都学到了什么?近水楼台是不是有捷径?2007年,我已经在北京市的政府机构工作了3年,很特殊的情况下,我有幸成为陈君石老师亲自指导的最后一名博士研究生。陈老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已为我国的预防医学事业奉献了半个世纪,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成为陈老师博士生前后的数年,我也是他的学术和媒体助手,这期间从陈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这里和大家讲讲他的3个做事风格,希望对大家的成长有所帮助。
陈老师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说话简洁有序,逻辑清晰。比如有一次陈老师的学生向他请教问题,陈老师耐心听完,明确说出自己的判断结论,并指出问题所在,并且提出了很多务实可行的解决建议。
说几个我和陈老师之前的对话吧。
博士训练第一年:
我:“美国农业部副部长任博士下午和您见面讨论国际合作方向,我能不能参加?”
陈老师:“不妥,那个场合不适合你现在的身份和水平,你先走好了再跑,等将来你能独当一面了,你再参加。”
博士训练第二年:
我:“刚才看到王博士参加BTV的科普节目了。”
陈老师:“王博士有值得传播的专业内容,你还没有吧?你离媒体曝光远点,年轻人容易虚荣。最近我发现小赵博士看起来不起眼、安安静静的一个女孩儿,她工作做得不错,有水平,你看看。”
博士训练第三年:
我:“工作等各方面压力大,论文需要的深度访谈都快做不完了。”
陈老师:“初稿在哪里?我带上飞机修改。你必须按时毕业,下刀子也不能延期毕业。论文求全不适合你,求全就会写成一本书,还有其他事需要你做。”
参加工作第7年:
我:“有个公开竞争的机会我想争取,又担心失败。”
陈老师:“你实力够了,去争取吧,不成功也不要成仁嘛。”
对于学生成长,团队发展来说,陈老师会直接幽默地告诉我哪些是必须集中精力做好的事,哪些做得不到位还需要改进。那几年,我感受他的为人、治学和处事之道。专心、韧性、勇敢、大气和包容开放等品质。回想起来,年轻人精力旺盛但缺乏定力,如果没有陈老师及时引导,我很容易跑偏。
我带团队之后,尽量用高效的沟通方式推进工作,当然这需要经验。“因人因事须委婉,盲目模仿有风险”。同事说我能把话说全,简洁直接,让别人清晰地理解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可见我是受到陈老师的影响。
作风务实是建立良好声誉的基础。第一次见到陈老师是2003年,我在美国波士顿塔夫茨大学读硕士学位,回北京实习期间慕名拜访陈老师,当天他就提出我应该去贵州等地做现场调查,还交给我一些任务,熟悉国内的社会需求。对我硕士毕业后是否回国的选择,陈老师知道我考取奖学金留学,他认为如果我回国,跨学科思维和项目管理等方法都能用到,但这种决定得我自己拿主意。后来我决定回国并参加北京奥运项目的筹备和保障工作,青春无悔。
陈老师鼓励同行们坚持真理,求真务实,遇到问题应该有自己的主见,有理有据地把道理讲清楚。陈老师认为做人需要宽容,一次有个任务让别人牵头负责了,我只能配合,有情绪,他说:“配合也比没机会好。”我服务过的两个机构都是新成立,创业阶段在跨界合作和塑造单位品牌等方面遇到很多新挑战,陈老师提醒我,做人和做事都不能脱离实际,现在不能再靠个人做事情,而是要把团队组织起来,制定目标和团队建设都是围绕提高单位的整体业绩来进行。
陈老师制定目标也从实际出发,中国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是从设定符合中国的BMI临界值、城市社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健康饮食等方面一点一点稳步铺开进行;对一些大型项目,如惠及无数贫困家庭的儿童营养包项目,陈老师都要求大家做好基层调查研究。陈老师反对官僚和形式主义,说短话开短会,每次有人在会议上发言超时,他立即打断控制好时间,定时开始定时结束。
2014年,我参加中组部博士服务团去宁夏工作,从自治区商务厅到县级市党委和政府工作,面对每个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我都尽量落到实处,为团队、单位和当地群众带来实际价值。
对我来讲,通过“多做事、做困难的事”磨炼自己,去换所有的成长是最有意义的经历。
慷慨大方帮助后辈同行。在培养年轻人、支持同行方面,陈老师无数次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得到学界政界和产业界广泛尊重。2008年,我担任北京奥运会国际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联络员,陈老师是该委员会首席顾问,我们共同经历了一项复杂任务。“北京奥运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三要素The 3 Fives”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北京奥组委支持的大型健康教育活动,我代表中方与WHO总部资深专家策划和实施,我们花了无数个夜晚开国际电话会议、取得国际学术界背书、设计中英文宣传载体,忙乎了一年,可就在发布式前1周,WHO总部突然对合作机制提出质疑。项目生死存亡之际,我求助陈老师,他立即找到某领导,强调项目利国利民的意义,陈老师赞同项目改由对方牵头,情况得到逆转:“The 3 Fives”在北京启动,各机构皆大欢喜。作为项目中方代表,我参加“第61届世界卫生大会”展区活动,主办方安排我向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作项目简报,之后南非政府在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上使用The 3 Fives模式,使它成为WHO很受欢迎的项目IP。当时我是个小职员,如果没有陈老师的指导,项目就抓不住北京奥运会赋予的契机。
随着经验积累,我也很愿意帮助同行。为了让科学理性的信息在广大的平台上流行起来,2012年我联合几家网站建立了专业领域的科普新媒体联盟,还从写作训练和央视栏目上协助一位同事成为新媒体科普作家,近期他有一篇文章微博阅读量达1500万,微信阅读量60万。
最后,对于是否有捷径的问题,我想到一个相反的概念——“熬”。这里透露一个细节:陈老师有过事业低谷的时刻,但他不放弃不抱怨,埋头积累知识,终于“熬”到巅峰机遇的到来。跟随陈老师学习,我得到专业领域顶级水平的训练,近距离感受大科学家如何对国家公共政策起到推动作用。对于成长,陈老师和我都更认同陶行知的那句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比同龄人付出更多努力、承担更多的风险和责任,找更艰苦困难的事去锻炼自己。
这个时代赋予青年朋友创业干事的有利条件更多,如果能在工作中灵活做到:说话高效沟通、作风务实和多相互帮助,大家一定会迎来更多更精彩的机遇和挑战。(韩蕃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