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勇做科研创新开拓者—访中科院院士雒建斌

李子晗
2018年09月01日14:4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原标题:勇做科研创新开拓者

  雒建斌院士近影

  据统计,全球超过30%的能源损耗在摩擦上。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摩擦学在公众中的认知度有限,但从航空航天的材料研究到能源和环境的保护,从产品质量到人类健康,摩擦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近年来,我国在摩擦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重要突破,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摩擦学作出巨大贡献,这些突破和贡献与一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雒建斌教授。

  1978年,雒建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大学材料系,从此开启了科学人生。大学毕业后,他进入西安电缆厂工作。当时,工厂的拉拔铜丝一到夏天就因高温而氧化,氧化后铜丝就变成废品,他从那时候就开始研究如何能把铜丝的温度降下来,并逐渐对润滑产生了兴趣。1991年,雒建斌考取了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的博士研究生,师从著名摩擦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温诗铸。

  博士毕业后,雒建斌与团队成员一起成功研制出NGY系列纳米级润滑膜厚度测量仪,为薄膜润滑的特性和规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还在纳米润滑研究方面提出了填补弹流润滑与边界润滑之间空白的新型润滑状态——薄膜润滑。如今,他和实验室团队重点展开了超滑领域的研究。

  “后来我们开发了新的超滑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新的层次,这一下超滑从理论到应用又接近了,我们在处理好的油的表面能够实现,这一下给应用打开了大门。”雒建斌介绍,“摩擦系数常规下对于固体来说大概都在0.1以上,那么超滑就是研究在特殊状态下摩擦系数为0或者接近于0的状态。如果超滑研究成功的话,那么能源消耗就会大幅度降低。比如把轿车的发动机摩擦系数降低18%,每年就可以节约5400亿燃油,减少2.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在20多年的研究中,雒建斌带领团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获发明专利授权300余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他摘得美国摩擦学会最高奖即美国摩擦学者和润滑工程师学会(STLE)国际奖。

  关于未来自己所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雒建斌认为就是薄膜润滑向超滑发展。“超滑和薄膜润滑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研究间隙非常小的空间里,润滑分子怎么作用。探测摩擦的起源最为根本,要是起源知道了,把起源限制住,超滑也就能更大限度的实现。”他说,超滑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摩擦系数接近于零,也就是基本没有摩擦。如果没有摩擦,机器长时间的运转也就可以实现。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是雒建斌写在办公室里的一句话。他表示:“这个领域需要几代人去实现,我们这批人相当于是这个领域的开创者,希望这个领域能够发展下去。”

(责编:姜虹羽(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