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手抄十万字课文的背后

张 凡
2018年08月18日14:0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不久前,一则关于扬州大学历史专业大一学生刘天逸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评。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关注度,在于刘天逸为了完成古代汉语课老师陈士银布置的作业,做了一件看似平常、做起来却不易的事:手抄上百页、10万字的繁体字课文。

  对于这件事,有人质疑,这都什么年代了,还玩抄写这种俗套的作业。不过,大多数人还是表示认可,认为既然学了古代汉语这门课,就应该对繁体字有了解。还有人给这位老师点赞,因为在网络时代,提笔忘字已经不稀奇了,学生手抄作业看似累,实际上有助于打基础,学到的知识能受用一辈子。

  在我看来,这位古代汉语老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作为一名历史专业学生,需要在日常学习中接触和阅读更多的古典文献,在大一的时候手抄繁体字课文,这本身是一种学习与回归。抄写虽然只是形式,但是通过这种形式如果能够积累、理解、转化知识,那么这种形式就是值得运用的。

  现代社会,文化活动纷繁多元,信息庞杂、泥沙俱下,“娱乐至死”大行其道,种种诱惑与压力之下,还有老师能提倡这种形式,还有学生能专注于此,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我们常常担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大学校园是了解民族历史、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广大青年学子读书求知、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圣地。如何以多种方式引导青年一代,特别是让广大青年认识、理解、并自觉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青年学子的日常生活,并在青年群体中产生反响,继而在情感上引发共鸣?这些是教育工作者也是全社会值得思考的问题。

  惟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有机融入青年学子们的日常学习生活,让他们不仅感受到其思想的深邃,更能够体味到其独特的魅力与热度,才能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浸入广大青年学子的心田,令其在青年一代心中生根发芽、长成一棵棵文化的参天大树,使之能够被代代传承下去。

(责编:孙竞、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