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本网原创

建设新道路 开拓改革新发展

2018年07月29日17:24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1978年,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小岗村的“大包干”制度赋予了小岗村新生,但是破烂不堪的道路却极大地限制了小岗村村民去运输粮食。

1982年,为了更好地去运输粮食,村民们聚集起来,讨论起道路建设问题。这时“分段承包”的计划诞生,村民们同意每户人家各自修一段土路。得益于这些新的路,村民们能够把装满粮食的车推到各自家中,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但到了80年代末,小岗村的粮食产量在逐步提升,单靠这些土路根本不能满足运输需求。如何进一步改造道路的问题,成为了当时小岗村村民们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关友江接受采访 摄影:华北电力大学陈麒

“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关友江回忆道:“但是那个土路啊,都是泥都是土,拖拉机过去十分困难,其他车子根本过不去,十分影响我们村里的发展。”到了90年,村民们再一次聚到一起,讨论第二次的“分段承包”,仍然采取各家各户承包一段的方式,将原先的土路改建成全新的沙石路。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小岗村内部的运输问题,还使小岗村能够更多地接触外界。

“我们在90年代那个时候也就已经意识到了,小岗村也是需要别人找上门的。别人看到你生产这么多东西,但是没有好的路,别人谁愿意来?这肯定是不行的啊。”作为行政村的小岗村需要更加完善的道路建设体系,而关友江和其他村民一样,也想着让小岗村走出去。

通过多方努力,1997年的时候安徽规划院为小岗村做了第一张规划图,由省市县总共投资了200万元,把之前的沙石路改造成柏油马路。同一年,江苏长江村帮助小岗村建设了一条从村头到村尾的800米“友谊路”。这些全新的柏油马路,宣告着小岗村真正有能力迎接外来人员的到来。

“路好了,就有更多的人来这,我们也能给他们展示小岗村的价值。”与外界更多地交流,也使小岗村学习到了很多全新的东西。

而2018年7月28日,首都大学生记者团来到了小岗村。离开高速公路收费站,宽阔平坦的四车道公路给我们展示了小岗村现在道路的新面貌。这一条条宽阔的马路,是改革开放40年来小岗村发展的证明,讲述了小岗村在时代进程里的辉煌巨变,展现了小岗村那迷人的“小岗精神”。(华北电力大学 陈麒)

(责编:刘丹(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