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本网原创

大学生记者手记:走进书本里的小岗村

2018年07月29日16:40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1978年一个冬夜,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一间低矮破旧的茅草屋里,18个衣衫褴褛的村民就着昏黄的油灯,酝酿着一件“可能会坐牢”的“惊天大事”。每个人摁下红手印,共同起誓,瞒上不瞒下,瞒外不瞒内,把田地分到各家,搞起了包产到户。

7月29日,首都大学生记者团成员们来到了小岗村,来到这个最先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采访了当年包产到户的带头人之一——严金昌。

从书本上了解到的小岗村,是一个从极度落后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到逐步发展繁荣的村庄。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听一听这位经历过改革开放全过程的老人讲一讲当年在小岗村发生的故事。

没实行包产到户,小岗村有“三愁”——愁吃,愁穿,愁住。“我们是农民,不是我们不会种地,主要是不服气”,严老的话让我深深触动。靠天吃饭,每逢秋日大旱,农民一年的辛勤劳作就会变为泡影。当年,人们想打想干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科技水平有限,土地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村里人希望可以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来让每一个人都吃饱饭。

村民们都“豁出去了”,严老这样说道。

此时的我能想象,他们经历了多少个无法入眠的深夜,面对的是如何惶恐与不安的未来。

尽管村民们瞒上不瞒下,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包产到户的事情被领导们一级一级地向上反映至中央。邓小平同志立刻开会讨论,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举措。“没有邓小平,我们这件事也就干不成了”,严老激动的说道。

时至今日,秉承着坚忍不拔、锐意进取的精神,小岗村温饱早已不是问题,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整村都焕然一新。便民的基础设施,利民的企业学校让小岗村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参观完小岗村,我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影响,吃饱饭已经不足以体现它的意义了。“农村城市化,一切都变好了。”看到小岗村一条条宽敞的马路,一栋栋整齐的楼房,小岗村村民的脸上洋溢的自信的笑容,我也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

没有亲口听到当事人的话之前,我的认识是空洞的,无法体会到的。为了让家人吃饱饭,承担着可能坐牢甚至杀头的危险摁下手印,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从严老的语气中和神情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锐意进取,敢想敢做是小岗村留给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我们身处变革时代,仍然要继承发扬小岗精神,在未来的道路中,让我们能够克服困难,一往无前。(清华大学 李欣龙)

(责编:刘丹(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