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高校入学机会差异缘何存在?

2016年03月31日09:06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高校入学机会差异缘何存在

  2014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地区差异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地区差异的时间趋势

  东中西部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编者按

  保证每个人在起点上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通过分析近十年来的教育数据,形成了数个关于我国教育发展指数的研究报告。透过数据,审视中国教育的现实面貌,我们为此编辑整理了上述报告,今起分两次刊登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指数及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指数报告,敬请关注。

  高考,作为一项教育和社会制度,在选拔社会精英、维护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加大,社会政策的变革和高等教育扩招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由高考录取引发的教育机会不公平问题不时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近十年来高招录取的相关数据形成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入学机会呈逐年上升趋势,东中西部的差距也明显缩小,各省差异在2010年达到高点后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但著名高校的入学机会上升较为缓慢,东中西部的差距和各省差异均有所扩大。

  总体入学机会逐年递增,优质入学机会增长缓慢

  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总指数均呈现出稳定的逐年上升趋势,与2007年相比,到2014年入学机会的增长幅度高达32.0%;与总体入学机会相比,2008年到2014年优质高校的入学机会同样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它的增长幅度则相对较小,与2008年相比,2014年的入学机会仅增长4.6%。

  根据31个省在各年度的变异系数可以发现,近十年来在各省之间入学机会的差异逐年缩小。特别是2010年后,变异系数以每年更大的幅度逐年减低。到2014年变异系数降到0.137,与2007年的0.213相比缩小的幅度达到35.7%。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地区之间的公平程度逐年提升。然而,优质高校入学机会在地区间的差异则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现了逐步扩大的趋势,与2008年相比,2014年各省之间的差异性提高了19.6%。这说明,各地区适龄人口进入一流高校的入学机会存在越来越明显的差异。

  东中西部总入学机会水平逐年缩小,优质入学机会逐年扩大

  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各年份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高等教育机会以及优质高校的入学机会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东部的入学机会水平均超越中西部,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区域间的差距则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就总的入学机会来看,东、西部差距呈现了先扩大后缩小的态势。到2014年西部的增长幅度达到40%,超过了东部的39%;就优质高校入学机会来看,区域间的差距则逐步扩大,到2014年东部和中部共提高6%(与2008年相比),而西部的增长幅度仅为2%。

  对于总体入学机会的差异而言,东部省份与全国差异趋势相似,中部省份的差异逐年缩小,到2014年变异系数为0.1,与2007年相比缩小幅度达到40%。然而西部地区则发生了较大的波动,2014年与2007年的变异系数基本持平。其中内蒙古、青海、重庆和宁夏在全国入学机会的排名中较为靠前,新疆、贵州、云南和西藏则处于靠后的位置;然而,优质高校入学机会在东部和西部各省差异的趋势刚好相反。与2008年相比,2014年东部在平均水平逐年提高的基础上,入学机会的差异逐步扩大,变异系数扩大的幅度达24%。也就是说,对于进入一流大学读书的机会来说,东部各省份之间始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不但没有缩小,反而随着时间逐年扩大。而西部地区的变异系数则逐年下降,与2008年相比,到2014年的降幅达21%。也就是说,原本在一流大学入学机会上处于劣势的西部地区,则形成了逐年集中的趋势,各省优质入学机会形成了普遍较低的态势。

  各省的入学机会依然存在较大差异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海、天津和北京始终处于前三位,在入学机会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内蒙古和天津分别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优质高校入学机会增长最快的省份。

  截至2014年,各省份在入学机会上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天津、上海和北京在入学机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总的入学机会方面,西部地区则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内蒙古、宁夏、青海和重庆在全国各省排名中较为靠前,而新疆、广西、西藏、贵州和云南则较为靠后;八年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依次为内蒙古、贵州和甘肃,年平均增长率在40%左右。

  在优质高校的入学机会方面,东部的浙江、中部的吉林、湖北和西部的重庆等地区排在前位,这些地区当地优质高校数量并不多,但这些高校在名额分配上则更倾向于向本地考生倾斜。以浙江为例,2014年浙大在浙江省的招生计划为2400人,占总招生计划的比重就高达50%。招生属地化倾向带动了浙江优质高校入学机会的提升。优质机会增长速度最快的为天津、北京和吉林,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9.3%和6.6%。

  应以充足为政策目标对现有招生分配方式进行改革

  自我国实行扩招政策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总指数和优质高校入学机会指数均有所上升,保证了绝大多数的适龄人口在起点上获得公平的入学机会。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东部带动西部、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对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实施优惠等策略,使我国区域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扩大的基础上差异逐渐缩小,反映了我国实施的相关政策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同时也折射出制定相关措施的必要性。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出现较好的发展趋势,但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如在分省配额的招生制度下,东部地区存在地域优势,优质高校入学机会在区域间分化进一步加剧;优质高校的招生属地化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优质高校入学机会在区域间差异的缩小,进一步加剧东中西部地区间乃至东部地区内的入学机会的差异,进而导致了“高考移民”的出现等一系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非均衡发展一直是我国占据主导的政策指导观念。在高等教育非均衡资源的背景下,要实现高等教育机会,特别是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在地区间的均衡,不仅需要考虑到表象的均衡,同时也应结合政策理念,从产生不均衡的深层原因着手进行政策设计。

  为此,围绕上述问题,为在“十三五”期间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在地区间的均衡,笔者建议:以充足为政策目标对现有的招生分配方式进行改革。建议利用地区适龄人口、基础教育水平、高等教育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已有的历史数据进行建模。在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各阶段教育能力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可得性等因素的基础上,以保证当地入学机会有所提高,各地区差异有所下降为目标,对招生名额进行实时的系统性的预测和分配。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曹妍

(责编:王艺锭、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