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招聘季 小海归拿什么敲开职场大门

2016年03月17日10:32 | 来源:青年参考
小字号
原标题:小海归拿什么敲开职场大门

  参与“职场体验系列公益沙龙”的嘉宾和学员合影

  活动嘉宾冯娇

  求职路上,你是否遭遇过“大公司不想要,小企业不敢要”的尴尬?

  一年一度的“金三银四”招聘季已经到来,面对名校毕业的大海归和国内学生的挤压,文凭并不出众的小海归们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月12日,由欧美同学会海归人才网、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留学人才服务中心、诚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北京群策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职场体验系列公益沙龙”在北京举办。从参会学长和专家的分享与分析中,我们或许能找到小海归求职的秘籍。

  “回国除了中国胃能适应,其他方面都水土不服”

  几个月前,刚拿下英国杜伦大学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的Amanda认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将是一片坦途。“为了得到这张文凭,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想,现在是时候让自己放松一下了,毕竟工作后就不会有那么多时间休息了。”她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如今,Amanda已回国8个月了。与之前的兴奋和期待不同,现在的她心中充满疑虑和焦灼——通过国内求职网站海投出的上百份简历大多石沉大海,为数不多的几封回复,留给她的也只有拒绝。

  这个原本自信、乐观的女孩开始变得沮丧。“我一直觉得自己无论在专业上还是学历上都不输别人,没想到在求职时屡屡吃瘪。几次面试无果的经历让我感到挫败,对未来也很迷茫。选择回国就业是不是错了?我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

  像Amanda这样在求职中感到迷茫的小海归如今越来越多。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8.38万人,其中自费留学43.16万人,海归人数达38.24万。对随机抽取的三千多个海归样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5%以上的人存在就业困难,40%觉得自己的职业方向出了错。

  在3月12日举办的“职场体验系列公益沙龙”上,活动嘉宾、Hello海归网求职负责人冯娇表示,“迷茫”正成为一批小海归求职时的关键词。

  “现在的小海归在求职方面心态普遍不好,多数人感到‘很受伤’。”她对《青年参考》记者说,“三四年的海外留学生活,让海归们在思维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改变。回国之后除了自己的中国胃还算适应,其他各方面都出现水土不服。很多小海归在求职中感到失落、无所适从。让人不安的是,这种现象正变得愈发普遍。”

  海归求职不顺,源于企业HR没眼光?

  Amanda认为在求职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面试官对自己的学历不认可。“很多面试官会把杜伦和牛津剑桥作比较,让我觉得特别郁闷。我逐渐意识到,在这些面试官眼里,除了牛津剑桥,其他学校都是三流的。我取得的学历在他们眼里根本没有价值。”

  对于Amanda的苦恼,冯娇感同身受。“海归在职场有挫败感,与一些国内企业HR太‘外行’不无关系。他们对海外教育情况并不了解,对国外学校的排名、各个专业的排名根本没有调查,除了几所顶尖名校外,压根不清楚其他学校的实力。”她告诉《青年参考》记者,“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哪怕是哈佛数学系的学生,也比其他学校专业对口的毕业生胜算大,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事实上,正是这种对专业好但学校名气欠佳的学生不屑一顾的态度,让小海归在求职路上屡屡受挫。”

  对于上述观点,沙龙嘉宾、拥有15年HR工作经验的老海归Kim部分认同。他指出,这是国内企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海归要学会理解适应,而非一味抱怨。“从国内现在的就业环境看,创业公司很多,就业机会也大多来自它们。这些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不见得很规范,HR也不一定专业,但这并不表示他们的未来会很差。举个例子,某家如今人尽皆知的电商网站曾经也很不规范,当时HR用人不会提前做背景调查,一拍脑袋,加一两倍的工资就挖人。但这只是短期现象,公司成熟了自然不会这样。”

  Kim表示,虽然有些国内公司在用人制度上存在问题,但HR是否专业,求职的海归是看不出来的。因此,对海归来说最重要的是想好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找到喜欢的行业并为之努力,而不是在HR身上挑毛病。

  “我面试过的很多海归,对自己的未来特别茫然,毫无规划。这些人盲目找工作,自然容易被人挑来挑去。”Kim告诉《青年参考》记者,“事实上,将求职失败归咎于HR并不妥当,海归应该在求职前为自己设定职业规划,考虑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想象一下,面试时连招聘岗位的工作内容都不知道的人,如何让HR为他们做匹配?”

  海归高不成低不就,职场竞争力不足?

  非名校毕业的Wind认为,自己这样的小海归在国内求职面临重重困难。“小海归在国内人才市场上特别不受待见,我们既不像国内的毕业生那么接地气,又不像名校的大海归那么‘高大上’,在面试官眼里压根没有优势。”他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对此,Kim一针见血地指出,海归这种自怨自艾的表现更多源于“想象”,而非事实。“每个毕业生都会面临从学校走入社会的转型,也会面对适应公司体制、与同事相处等问题。这个时候不要把困难归咎于海归的标签,而是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冯娇为小海归鸣不平:“在我看来,认为海归眼高手低是比较武断的判断。大多数海归在国外受到的教育很不错,但他们(在求职遭遇否定时)不会跳出来为自己辩解。”

  “据我们了解,如今的海归和人们的固有印象不一样,他们对薪金的要求不高,在4000~6000元之间,但被拒绝的概率相当高。事实上,回国半年以上的海归,只有约50%找到了工作。半年没有工作,不仅是经济损失,也对求职者的心态造成不利影响,他们最后只好草草找个不那么喜欢的工作来做。”

  在Kim看来,海归应聘时应该放下思想包袱,抓住机会凸显自己的优势。“我接触的海归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有浓重的海外生活情结,更关注生活环境、公司品牌以及硬件条件,常被人形容为‘高不成低不就’;第二类海归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会沉浸下来从基础开始做起,海外求学经历让他们的学习能力更强,能主动找方法、资源进修。想要在职场获得成功,就要驱动自己成为第二类人。”

  小海归怎样发现自己的优势

  在Kim看来,海归大可不必为求职过于烦恼,“企业HR面试时对海归背景其实并不看重,他们更关心的是你的学历、经历是否与招聘岗位匹配。仔细想来,海归其实具有很多优势——他们的抗压性更突出,自理自立能力也更强,再加上外语、专业优势等,只要找对方向,未来的发展道路不会窄。”

  他告诉《青年参考》记者:“面试时,HR最看重的是两个方面,第一是求职者的稳定性——能不能踏实工作;第二是你的专业基础能力,是不是‘科班出身’。大多数HR先入为主地认为海归的英文不错,因此这样的人才更加受到外企的欢迎,毕竟他们在企业文化、语言方面的适应性更强。”

  Kim给出了两大求职建议,供小海归们参考:

  第一,求职应该从外资公司或比较成熟的企业入手。充分了解对方的招聘需求、职位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个人经历介绍。在面试中要表达出对这个职位的强烈意愿,表现出你看好这个职位,看好这个平台。如果面试官问你未来想做什么,答案如果是没想好,那自然不会获得机会。

  第二,简历上的工作经验不必写太多,否则会让人觉得你在吹牛。最好把相关职业履历稍微提一下,再把相应的教育背景强化一下,这样更利于你用简历争取到面试机会。

  此外,Kim强调,简历中的照片也是重要的细节。“很多学生喜欢用照片展现自己的性格或生活,事实上,那些抱着狗、在外旅行的照片对找工作毫无益处。照片也好,简历也好,一定要简洁大方,突出自己的‘专业性’。”

  冯娇表示,求职前进行职业测评、求职培训,会非常有帮助,因为这会“让你的努力更有目标”。“另一个有效的途径是找到目标企业的员工,去和他们沟通,了解企业内部的信息,这样更有利于你有的放矢。”她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在用人机制方面,外企相对比较完善,所有流程都是标准化的,对海归来说可能更能适应,也容易准备。至于国企和初创企业,如果你不了解内部信息,就只能去碰碰运气。”(贾晓静)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