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边上的灯市口小学,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全学科
非遗项目——金·马派风筝艺术进校园。
校园一角
2016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中华传统艺术”成为了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的教育主旋律。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共有礼士、北池子、灯市口和东高房四个校区,各校区努力探索校区特色,那么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校区特色扎根下去?北京晨报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了灯市口小学北池子校区。
敲开北池子校区的朱红大门,仿佛走进另外一个天地,整个校园被红墙琉璃瓦包围,恢弘大气,青砖墁地,金碧辉煌,一座座坐北朝南的大殿,组成了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古色古香建筑群。北池子校区校址位于故宫东侧雍正八年敕建的祭祀云神之庙——凝和庙,作为学校办学,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是离故宫最近的一所学校,也是故宫外八庙中,唯一一个成为学校用地的。目前,在北池子校区上学的是灯市口小学二年级360余名学生,在这个校区完成一至三年级的学业。结合地域文化、校区特色,北池子校区将中华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全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综合实践课以及校本课程全部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包括庙宇文化、古诗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中国鼓、葫芦丝、围棋等传统项目。
庙宇文化融入主题教育
“在这样有历史感的氛围中学习,孩子不能只知道‘育英传统’,他们要对自己身处的故宫外八庙的特色文化有所了解,在这里上三年学,中华传统文化、庙宇文化应该在孩子的心灵中烙下印记。”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滕亚杰校长告诉记者。
北池子校区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和主题式升旗仪式的时间围绕“庙宇文化”进行探究。例如,3月7日,校区以“描话可爱首都——故宫外八庙”为主题开展升旗仪式,二年级小同学结合自己的研究和亲身感受,介绍了自己学习生活的北池子校区凝和庙和外八庙中资源带举办过书画展的普渡寺。在今后的升旗仪式中,各班学生还将继续介绍故宫外八庙,如宣仁庙(风)、昭显庙(雷)、福佑寺(雨)、真武庙、万寿兴隆寺、静默寺等。
“学校在皇城脚下,古建庙宇的特殊环境创设了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北池子校区校长吕红说。继“传统节日”主题式综合实践课程之后,北池子校区也将把“庙宇文化”作为研究主题,将艺术、书法、自然、人文知识融入其中,采用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了解中华民族古代文明,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全学科融入传统文化
北池子校区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各学科相结合,语文课上讲古诗、数学课上计算灯笼、美术课上绘兔爷、音乐课上唱京剧……还从特色作业入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开展“寒假生活我来Hui”——绘本制作活动。
“我小时候就会背诵‘总把新桃换旧符’。”二年级(11)班的韩佳一说,并告诉记者,她没上幼儿园就会背诵王安石的《元日》。韩佳一的语文寒假绘本里抄录了15首古诗,其中就有她最喜欢的《元日》。每首古诗都配有她画的画,图文并茂,将糖葫芦、灯笼、风筝、对联、福字等传统元素涵盖其中,一幅幅充满童趣的古诗配画,让传统文化也生动了起来。
二年级(3)班沈闻月的数学绘本里画着灯笼和对联,旁边还标注着工整的文字说明:6个灯笼每个10元,一共60元;两个“福”字20元;两幅对联20元;一共花费多少元?“对联和福字都是我们家春节贴的,灯笼也是我们家春节时挂的,我把这些编进了我的数学绘本里。”记者还发现很多办年货时买米、买油、买菜的计算题,一本小小的数学绘本承载着厚厚的传统节日气息。
再看二年级(1)班的李欣桐的英语寒假日历,在2月14日的记事栏里,是go shopping。寒假每天的日程,她都用英语进行标注,旁边画上活泼可爱的小猴子。“因为今年是猴年,我就全部画上小猴子了。”李欣桐说。可见在各学科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传统文化已经在这些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推选经典诵读小博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3月14日,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北池子校区举行的升旗仪式上,二年级一位同学诵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台下360余名学生一起吟诵起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据北池子校区校长吕红介绍,从去年学期末至今,校区的升旗仪式就加入了古诗文诵读环节,这是北池子校区“走进中华古诗文”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校区通过开展晨间古诗文诵读、午间古诗文讲读、升旗仪式展示、古诗文简笔画、评选“经典诵读”小博士等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古诗文,提高语言素养,启迪智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目前,北池子校区学生已经诵读了《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读本。本学期,学生开始《中华古诗文读本》的诵读,整套读本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12册,收纳301篇古诗文,包括《论语》、《老子》、《礼记》等传统古典诗文。校区将诵读内容分层并设立奖项,如学生背诵完《子集》,就会得到“子集小博士”的奖状,如果有学生将12册全部背诵下来,学校会颁发“经典诵读小博士”奖。记者获悉,孩子们背诵的积极性可高了,不仅是晨读时间,午间、课间都能看到孩子们捧着书背诵的身影!
全方位融入传统文化
除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外,北池子校区还结合书法教育、戏剧教育、“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全方位融入传统文化,发展校区特色。作为书法特色校,北池子校区从低年级开始就实行硬笔和软笔相结合的书法教学,开设午间书法精英班和校本书法班。校区德育主任兼书法老师马文华说:“我们倡导不论是日常课堂还是书法课,提笔即练字,争取人人写一手好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记者在学校的宣传片中看到,古色古香的大殿里,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老师正在教孩子们表演《弟子规》吟唱。北池子校区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成为了“北京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特色发展”项目的受益者。在“高参小”项目中,资源带携手中国儿艺开设戏剧课程,北池子校区360余名学生都参与到了表演基础和舞蹈形体的必修课中来,学习传统戏剧表演的同时,也学习西方戏剧和舞蹈,使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本学期,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全面开展“非遗进校园,一周一传承”的活动,非遗传承人将轮流给各年级学生上课,每周一次,让传统艺术走进课堂。3月9日,金·马派风筝传承人吕铁智老师就为二年级上了以“风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孩子们听民俗、画风筝、放风筝,在实践中学习传统艺术。同时,北池子校区还开设了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围棋、中国鼓、葫芦丝等校本课程。让学生体验传统艺术,提高艺术修养。
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滕亚杰校长说,作为皇城脚下、离故宫最近的一所学校,任何人走进北池子校区,都会被其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环境所感染,我们选择全面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什么是环境育人?孩子们在这里读书,会接受一种与众不同的熏陶,他们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好奇,随着了解逐步深入,他们也会被传统文化打动。学校旨在将传统文化扎根在孩子的心中,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传承下去。(记者 郑超/文 通讯员 刘英侠/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