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顾海良:以五大理念推进高教发展

2016年03月04日17:13 |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两会E政录】顾海良:以五大理念推进高教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怎样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进高教改革发展?3月3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顾海良——

  创新:教育创新要深入各环节 

  教育不仅是科学知识简单重复的问题,也是科学知识发展和创新的问题。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教育事业的根本特征所在。 

  现在我们提出要创建一流大学,那么就要考虑如何铸就一流大学的优势和特色学科。比如,“2011计划”中很多项目并不设在传统的一流大学里面,而是在一般大学中。原因就是,这些大学把握住了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而且更重要的是,把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只有有一批领军的、可以在科研教学等方面不断加以创新的人才,才能支撑起一流学科的持续发展。所以对创新来说,既包括制度设计,也包括创新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 

  教育创新要深入到教育环节和教学之中,教育过程中的环节创新是根本所在。多年来,我们在制度体制创新上花了很大的力气,但是真正触及到高等教育根本的还是人才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一旦进入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接下来的就是教学问题。多年来我们对这个问题是忽略的。我可以说,假如不在教育过程、不在教学环节、不在培养方案、不在课程设置的创新上花大力气,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是不可能真正达到目标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不可能真正取得实际的效果和效益。 

  协调:教育需做好三个层次的协调 

  协调发展对高等教育来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是宏观的协调,即国家高等教育的布局问题。在常说的学校布局之外,国家还要在招生数量分配、一些国家支持的重大课题、重点学科的布局上,能够关注到东中西部的不同学校,在资源分布上加以协调,趋于合理。尤其要提到如何在教师资源上加以协调。这些年,东部从中西部吸引了很多教师。如何使中西部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有更多制度性、机制性的协调方式,是当下考虑协调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是中观上一个省、地区如何加强协调的问题。比如总是出现一窝蜂挤热门专业的问题。那么就应该有一些战略眼光,能够从未来地区人才需求的角度,引导高校的专业设置,调节人才培养的结构。使得若干年后,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就是微观协调。往往涉及一个学校怎么能够加以综合的协调,能够统筹兼顾,能够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微观协调对于一个高校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使大学里的学院能够在学科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大的办学主动权,引导学院在学科建设上有更大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绿色:构建绿色的教育生态 

  对于教育来讲,绿色的含义要更广泛一些。有的学者研究是教育生态的问题,即能不能形成绿色的教育生态。比如说在教育理念上,怎么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适合现在培养人才的需要。那么就要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很好的条件,形成很好的生态。如何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生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发展和创新的条件,使他们在教学上、科研上、生活上得到非常“绿色”的安排。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教育的生态问题,也就是绿色教育的问题。 

  我们现在对这个事情的推进上,我觉得有些迟缓。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如何关注和关心他们的成长,如何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条件,把我们推进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侧重点放在中青年教师上,我们的认识还不够。我们现在更多关注的是拔尖人才,关注可以反映学校亮点的、能在评估上拿到分的、在社会高等教育的排名上得分的这些人。对于长远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对于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绿色教学的学术生态环境,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还是有欠缺的。 

  开放:要思考教育开放更宏大的目标 

  改革开放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基本国策。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开放,这几十年中国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开放。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三个面向”,这就是用最大的开放理念来引导现代教育的发展。由于有这样一个气魄,由于有这样一个眼光,30多年来,“开放”一直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 

  现在我们教育开放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经济上,我们面临“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关系,教育上也同样有“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关系。我们既要派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别国教育先进的、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同时随着我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我们也会引进更多的国外留学生。“请进来”和“走出去”两者的关系如何处理得更好,如何使中国教育的开放有更多的内涵,有更宽阔的境界,有更宏大的目标,我想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若干年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等一些重要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教育的开放面临着一些新的、甚至可以说是全新的课题。对此,教育界一定要加强研究,让教育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承担起更多的国家使命。 

  共享:把教育公平观念全面付诸实践 

  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教育公平问题。 

  大家也注意到这次对《教育法》的修改,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把教育公平写进了《教育法》。用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我认为是对教育认识的一个极大的飞跃。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推进公平、共享是根本要求。教育上以教育公平来体现教育服务产品的共享,那么就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研究和讨论。共享不只是教育资源的问题,也是教育本质特征的重要理念。所以在教育领域贯彻共享理念中,如何把公平配置教育资源,让所有人都能公平享受教育的观念全面付诸实践,我想对整个社会都会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教育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五大发展理念是综合一体的,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所以理解它内在的统一性和有机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也是我们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的思想基础。只有从五大发展理念统一性和有机结合上加以理解,在它们的互相促进上加以贯彻,才能真正实现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功能,才能真正显示其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的功效,这些都是我们在教育领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应该给予关注和重视的。 

  教育问题根本上是人的培养问题。教育是这样,高等教育更是这样。要把五大发展理念有机统一起来,从全面出发,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而不是局部片面的做这件事情。要实现以下三点的结合: 

  1.保持开放的学习态度 

  我们还是要以开放的态度学习当今世界,学习国外的教育,特别是国外高等教育发展中形成的有价值的、好的东西。 

  在对外学习上,尽管这些年我们有了很大的成果,但是还不能妄自尊大,当然也不能妄自菲薄。还是要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发展好的东西,利用开放的眼光看待别国高等教育的长处。 

  2.尊重教育发展规律 

  教育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不管什么样的发展理念,一定要符合发展规律。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是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问题。 

  历史上,我们有过违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做法,事实证明是失败了。如今,在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时候,如何尊重教育发展规律,依然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3.一定要结合中国实际 

  中国的高等教育植根于中国,植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办好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如今我们有两个观念非常重要。一个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受到了老师、学生的高度欢迎;还有一个是立德树人,这里要强调立德和树人的统一性,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有立德树人的任务,所以既不能让立德脱离“树”,树人也要始终把立德作为重要内容。(记者 唐景莉)

 

(责编:林露、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