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代会成校园大事记 学生意见六成以上“落地”
2015年教师为高三考生送考。
在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学代会、团代会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校园大事记。这一天,学生们为校园管理的方方面面建言献策——从更换课间铃声、到改善食堂伙食,再到创设校园涂鸦墙……更重要的是,会议过后,六成以上的学生意见将被落实,真正实现“我的校园我做主”。而这也正是助推学校教育加工能力的重要内驱力。
幸福指数拉动教育加工力
“刚开学,我们的课间铃声真的换了!”高二(6)班王依不免兴奋地说道。作为学生会主席,王依肩负着征集并上报同学们意见的责任。而更换课间铃声,也正是出自上届学代会、团代会一名学生代表的提案,得到落实后,不仅王依难掩喜悦,同学们的得意、幸福指数也是一路“飙升”。这种幸福指数会在每年一度的学代会、团代会结束后集中“爆棚”,因为王依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每年会上同学们提的意见六到七成以上都能被落实。”在她看来,这种学生“做主”校园的感觉“实在棒极了”。
但学代会、团代会只是学生参与校园管理的途径之一。此外,学生们还可以定期与校长、书记在“聊吧”畅所欲言,或者更加婉转地写一封信塞进校长办公室……在校长戴文胜的办公室内,这样的信件经常可见。也正是这种让学生自由发声的氛围营造,让学校不再只是学生提高学科成绩的地方,更是幸福成长的家园。
“建一所幸福学校”这是交大附中的办学目标,也是学校增强教育加工能力的秘诀所在。2015年,学校以高考文科、理科双优的成绩稳居海淀区加工能力头名。个中原因,我们或许能从一名2015届高三毕业生的发言略得端倪:在交大附中,他最大的学习收获,是自由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能力。这也正是学校希望给予学生们的成长体验,“让学生们获得归属感、收获成长。”戴文胜说。
阶梯课程护航三年学段
“学生成长,始于高一,形于高二,成于高三。”戴文胜说。由此,以关注学生不同成长阶段和学习体验的阶梯性课程应运而生。
为了帮助高一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生活,在报到之初,学校便开设了“引桥课程”。据戴文胜介绍,课程设置采取“长短课程”相结合的方式,短课程集中在2至3天内,由学校各学科教师和心理教育专家进行系统授课;长课程分布在高一整学年中,以每周一课时的“学道”课程引导学生探讨学习之道与为人之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生命动力。作为“引桥课程”的体验者,高二(7)班的刘易鑫直言:“这是概括了解在交大附中3年学习生活的最直接的途径。”
高二一年,通过持续完善的多元课程平台,关注不同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科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正因如此,2015年高考,超过两位数的学生通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领军计划”“博雅计划”等自主招生途径最终圆梦名校。
高三的冲刺之年,学校注重开展专项式课程,即“拓展型课程”“心育课程”“美育课程”以及“个性指导课程”,有的放矢地为学生们高考助力。2015年,为应对高考语文的新题型,高三语文组立即作出反应,编制《高三语文专项训练》,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文本语感,分四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提升。最终,学校在高考语文试卷新增考点中得分位居海淀区第二。
北京晨报记者 刘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