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访谈:考研专家甘源谈2016年复试调剂核心技巧

2016年02月26日09:09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2月26日电 (记者林露)2016年研究生初试成绩近期陆续发布,各大院校的复试、调剂将成为重头戏。考生如何做才能高效而完美地通关?2月25日,新东方在线国内考试部项目总监甘源做客人民网,预测2016年考研“国家线”走势,以及复试、调剂的核心技巧。

预测:2016年考研“国家线”整体上和去年持平

甘源预测,2016年考研“国家线”会和去年持平,部分学科分数线若有上涨或下降,单科变化也在2-3分以内,总分将在10分以内。

2016考研报考总人数在2014、2015两年连续下降后首次逆势上涨,达到177万,较去年的165万增长达7%,但招生计划人数也在同步扩大,达到51.72万,较去年增长4%。甘源分析说,报考总人数增长的竞争程度提升因招生计划扩大而被抵消掉了。本科生入学规模日趋稳定,为保证研究生科研和教学的整体稳定,国家线这一重要的“指挥棒”应该不会有剧烈变动,加上各研招单位的复试自主权扩大,初试门槛适度放低将会是未来几年招生考试的显著特征。

甘源说,2016考研专业硕士报考人数占报考总人数比例为48%,尽管专硕持续升温,但报考人数上涨还比较温和,与招生指标的增幅基本同步,所以,今年学硕和专硕在国家线走势上几乎没有差异。

“保过班”是噱头 利用信息不对称现状

随着复试的权重在整个考研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社会上出现了“复试保过班”。甘源说,所谓“保录”、“保过”都是噱头,辅导机构既然不能代替考生去考试,所谓“保”也根本无从谈起,不过是有一些辅导机构利用了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吃准了部分考生想“走人情、开后门”的心理,去获取高额的利益。

甘源说,机构宣传的所谓“保障录取,不过退费”也多有猫腻,考生最后未被录取,也难拿回全部的报名费用,上当受骗的不在少数。今年考试纪律被严控,学校导师在这方面自律性大大提升,钻空子的可能性极低。

对于考生来说,复试应试能力如何在短期内提高?甘源说,复试录取虽然不能打保票,但如果方法得当,复习针对性强,复试的应试能力倒是可以在短期内提升50%以上。复试科目,一般包括专业课笔试、英语听力和口语、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面试。其中,最有可能短期内提升的是英语听力和口语,除英语专业学生和有较强自主英语学习习惯的考生,90%以上的考生都是“哑巴英语”,听不明白也开不了口。如果在考前用20天左右的时间对听力口语进行专项突击,尤其是对情景式表达、专业词汇和如自我介绍、研究生学习生涯规划等典型话题的准备,达到复试英语的基本条件一般没有问题。

选处于事业成长期的导师“性价比”更高

每年联系院长等有行政级别的导师或者是“大牛”的考生都非常多,如何才能找到那种今后能帮助自己的老师?甘源说,目前“性价比”较高的做法是挑那种年富力强、有一定海外研究背景、正处于事业成长期的导师,他们尚未“功成名就”,科研的任务压力也大,有很强的自我提升动机,学生跟着他,成长机会自然不会少。

甘源说,原则上看导师和学生是双向选择,在但实际招考中扎堆现象严重,考生都心仪院长和“大牛”,原因不言自明。类似法学、经济、管理等偏社会实践性的学科,导师名气够大,对学生未来的就业确实有“更实惠”的影响,导师所参与的项目多、规格高,读研阶段可能就取得全职工作一样的实践机会。但与此相伴的则可能是导师行政事务繁多,常年在国外,奔走于各种学术会议和项目之中,可以分摊到每个学生那里的精力少得可怜,在事实中造成了“看起来很美”的现象。如果是理学、文学、农学、史学、哲学等更偏理论的学科,则需要看考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是扎根本专业搞理论搞科研,还是只是拿学历当跳板。如果是前者,追随“大家”意义很大,如果是后者,则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甘源认为,初试和复试加权后的成绩是决定能跟随什么样导师的关键,这中间,挑选导师的主观意愿在残酷的竞争中往往表现得没那么重要。“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就业的角度看,导师可以在步入社会的第一步给学生资源和指导,而未来发展得怎么样,更多看学生个人的造化,所以导师自身严谨、专注、务实的修为,对学生的影响才是终生的。

考研复试前联系导师,越早越直接越好

复试前,在哪个时段、以何种方式联系导师?而导师最想知道的信息又是什么?在打交道的过程中,要避免哪些问题?这些都是考生关心的高频问题。甘源建议,“时间上越早越好,联系方式越直接越好。”他说,尤其是工科、医学、理学、史学、哲学、文学等侧重学科理论性的专业,与导师能见面就见面,不能见面打电话,不能直接联系上尽量发消息,最保守的也要发个邮件。

“与导师联系最重要的是分寸,切记不能让导师感觉到自己的功利性太过强烈。与导师打交道,最忌讳的是三句不离考题和录取结果。例如总问导师‘能不能给圈个重点’,‘自己有多大把握’等等,容易给老师造成‘被绑架’和‘被利用’的感受。”甘源说,联系导师,给导师留下好印象,表达自己想成为他学生的意愿,并展现自己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学科科研潜力,目的就达到了。作为导师,最希望知道考生水平、潜力以及治学的态度,其中水平的真实性和读研态度的端正程度是导师最为关心的,这将直接决定入学后学生能否顺利毕业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配合老师完成科研任务。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复试都是集体面试,一般由一个主面试官带着二至四名老师组成复试小组来进行,其中某一个导师的态度和观点很难是决定性的。甘源认为,考生如果无法与导师取得联系,并不代表就不能被录取,每年没有提前联系导师最终顺利被录取的考生比比皆是,关键还是要夯实自身的实力。

复试中哪几类人容易“出局”,你躺枪了吗

考研复试中,哪几类人比较容易被“淘汰”?甘源说,最容易被淘汰的是入围复试人群中专业课成绩低的,等着排名靠前的“犯错”从而“逆转”的,每年都有但却不是常态。

甘源说,按照被淘汰的危险系数排,有这么几种:最容易被淘汰的是入围复试人群中排名靠后的,尤其是专业课成绩低的。其次是本科院校背景不够好的,假如出现二选一的情况,三本院校或同等学力考生胜出可能性较小。考上研究生的主力是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所谓因背景被刷的多出现在二选一的情况之中,因此分高才是王道。再次是复试极度怯场、逻辑混乱,表现明显失常的容易被否掉,多数学校都确定了某个单项不合格而一票否决的录取规则。最后是专业跨度过大且学科功底薄弱的。

甘源提醒考生:面试时切忌夸夸其谈,不懂装懂,在功底深厚见多识广的导师面前,表现得足够严谨、谦虚是最基本的要求,万一遇到了完全不会的问题,不妨坦诚并礼貌回复老师,“这个问题确实还缺乏了解和研究,希望将来有机会入学跟随老师深入学习。”

调剂机会自己找 

甘源说,考研调剂不同于高考,所有机会都是考生靠查询、询问和动用社会资源主动获取的。

甘源介绍说,调剂的本质是争取在第一志愿之外的复试机会,讲“复试调剂两手准备”就是说在入围复试可能性或者参加了复试但录取结果并不明朗前,给自己增加最终被录取的保险系数,其中最关键的判断标准是初试成绩和复试排名。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排名靠前,初试成绩比较理想的考生,可以以复试为主,调剂重点关注校内调剂机会和重点优质院校的机会,不要分心太多;二是刚刚入围复试,排名在边缘的考生,复试和调剂基本各占一半,其中调剂以信息获取为主;三是根据往年分数线判断,入围复试机会较小的,一定要全力准备调剂,包括985、211院校在内,每年都有很多不错的调剂机会。

那么,什么样的考生更容易取得复试调剂机会?甘源分析说,从考生条件上看,初试成绩高,这是最重要的指标,如果考了370、380以上的高分,因为复试发挥不理想被淘汰,再去争取一个优质的机会,可能性更大;再有,学科背景好,来自211、985院校,或者本科阶段就有参与科研创新的经历,发表过学术论文,更容易在茫茫调剂中脱颖而出;最后,是报考的第一志愿好,尤其报考的是34所自主招生院校,因为调剂目标院系知道,34所在自主命题专业课科目上考察得较深,批卷也更严格,考生的得分含金量往往更高,更容易被信任,加之34所自主招生院校出分数线更早,复试也更早,考生更容易打一个时间差。

尽早设定调剂目标的优先级

甘源说,调剂最核心的策略是不盲目撒网,划出调剂目标的优先级,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而圈定优先级的实质是知晓调剂机会更可能出自于哪里,从院校的角度来说,西部院校、科研院所、综合大学里的非强势学科机会更多,例如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甚至作为34所之一的兰州大学,自身条件不错,但因为地处西部,所以有不少调剂名额,再如400余所科研院所,很多因为信息不对称,也可能有缺额。从专业角度来说,一般第一年招生的专业机会更多,而从学硕调剂到相近专业的专硕也是个很通行的做法,史学、哲学、教育学、农学及理学中一部分等传统冷门学科,因为关注度不高也有调剂机会。此外,面对调剂的心态也很重要,一般降档调剂,例如一区调二区,名牌调非名牌,如果眼睛还盯着985、211院校的热门专业第一志愿报考,根本没有缺额,即便分数再高,也没有调剂可能。

“为什么强调要重点突出,因为不是取得了调剂机会就代表被录取,再多学校邀请你去复试,也是要在复试考场上见真招的。如果网撒得太开,往往没有时间精力来准备复试,最后还是会落选。是否调剂,调剂什么样的目标,取决于考生要什么,或者说对未来的读研生涯和毕业就业层次的期望程度,如果实在没有特别好的调剂机会,勉为其难,就建议考生要么再战一次,或者直接就业。”甘源表示。

关于调剂,甘源给考生四点建议:第一,调剂关键是打信息战,所以必须得熟知调剂的条件、程序,“磨刀不误砍柴工”,考生需要花专门的时间精力来做系统化了解;第二,要快!不要等到复试被淘汰或者调剂系统开放了才开始考虑调剂的事情,那个时候优质的调剂机会早被瓜分掉了,在知晓初试成绩后,就可以比照往年的分数线来圈定调剂目标,开始主动联系;第三,要确定最科学的调剂步骤,如果能校内调剂,一定优先把握这样的机会,校内调剂不行,再重点攻跨校调剂,跨校调剂的同时,要联络自己本科母校的调剂作为兜底,总之,重点突出,步步为营;第四,不要害怕“拒绝”,内心要强大。考生在联系调剂时,收到多数的答复是:“我们不考虑!”“现在什么都不知道,再等等看”等等,但只要学校表示出一丝一毫对你感兴趣的倾向,考生都可以给对方寄一个调剂申请书,或者询问清楚他们在招生工作中的时间表,随时跟踪。好的机会都是“淘”出来,拼到最后,比的是耐性。

(责编:林露、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