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舞弊为何屡禁不绝
陈志文
去年江西替考事件刚刚平息,前不久,研究生入学考试又被曝出英语等科目漏题。考试舞弊为何屡禁不绝,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中国考场管理之严,当属世界第一。考场周边有警车坐镇,有禁行区,有无线电干扰车,甚至有时还会动用无人机在空中巡查。考场内有安检、指纹、人工核对,层层把关。教育部门联合公安、网络等部门也在考前做出各种详尽部署,三令五申,严肃考纪。但舞弊还是发生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也是不久前,“美国高考”(SAT)的主办方大学理事会发布公告称,因发现东亚地区考场出现大面积舞弊事件,需要对2015年11月份的SAT考试进行全面复核,考试成绩将延迟公布。自去年10月以来,大学理事会已连续多次因中国考生大面积舞弊而延迟公布成绩。同样,去年10月,雅思举办方取消了350名中国考生的成绩。其原因有二,一是写作雷同,二是错误雷同,舞弊明显。
若论舞弊范围之大,性质之严重,各种海外考试与此次我国研究生考试舞弊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
近年来,中国高考、研究生考试,虽然严防死守,但舞弊仍然屡禁不绝。这不止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社会失范、底线失守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当上学成为最重要的事情,有些家长、考生就会不择手段,无所不用。而正是在这种需求驱动下,舞弊才有了蓬勃的市场。
对于考场舞弊,我们必须认识其严重性,加大力度进行治理。一方面完善相关技术管理手段,杜绝一切舞弊的可能;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需要加大对舞弊的惩处力度,用法治的精神杜绝作弊行为。
治乱象须用重典。最新修订的刑法规定,考试舞弊犯罪最高可判7年。此次研究生入学考试是考试舞弊入刑后的第一次大考,但仍有人对国家法律置若罔闻、顶风作案。对此,相关部门应对舞弊相关方、相关人,严格执法、坚决打击、绝不姑息,加大惩处力度,不以任何“未遂”为理由法外开恩。
严厉惩处的目的还在于威慑。只有让考试舞弊的成本大到无法承担,才能真正发挥法律的作用,才能给心存侥幸的人以震慑与警示。
当然,要根治考试舞弊,严惩只是“标”,人心才是“本”。构筑底线意识,让家长、考生保有最基本的廉耻之心、敬畏之心,对舞弊主动摒弃、自觉抵制,才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 人民日报 》( 2016年02月04日 18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