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高校更名悠着点

郭华桥
2016年02月01日13:48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2015年4月28日、12月24日,教育部两次回函四川省人民政府,先后同意泸州医学院改为四川医科大学(教发函[2015]66号)、西南医科大学(教发函[2015]144号)。不料竟引起四川境内四川大学、西南医院的强烈抗议。据笔者了解,2016年1月26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2016年教育部拟批准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显示,新设立39所高校,不同程度上均更了名。据媒体统计,6年多的时间我国共有500余所高校更名。

高校频繁更名主要原因在于:有的是必须要改,如二级学院从母体分离出去;有的是需要“去筹”;有的则是获得了本科招生权,改“学校”为“学院”;少数基于高校合并后的考虑;更多的则是为了追求响亮的名号,不管是否具备相当实力,先“打肿脸充胖子”,或将地名扩大、或将研究范围与领域扩大。“泸州医学院”是后者的典型代表,该校始建于1951年,1978年升格并更名为泸州医学院,使用了三十多年的校名说换就换,充分暴露高校对自身文化品牌的不珍惜,舍本逐末!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某高校校名原本为“地名+‘某某’+学院”,在更名“地名+科技+学院”后,失去了原有“某某”特色,高考报名人数一度急剧下降。经过一番院校研究考证,发现都是学校更名惹的祸,只好还原“某某”特色——“地名+‘某某’+大学”后,高考报名人数才逐渐恢复。其实,高校更名真该悠着点!

首先,以学校办学层次提升、校名太长为由,申请改名不是国际惯例。泸州医学院的发展壮大——“199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1年开始联合培养博士,2003年开始留学生学历教育”不是更名的必要理由。国外很多知名高校都办成了百年老店,名字简单的如此,名字复杂的亦如此。考察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创办经历非常有意思,1894月8月四名英国知识分子在一次农场早晨聚会中提出建一所社会科学大学,次年就靠一笔两万英镑的捐款建立。建议首先由英国社会活动家悉尼?韦伯提出,建校初衷即是“培养改变世界的学生,力求从整体上改变社会”。没有以自己费边社学派命名,而是以“地名+政治经济+学院”命名,反映创建者振兴社会经济的迫切愿望和大度。据不完全统计,该校校友及教员之中包括17名诺贝尔奖获得者,42名政府或国家元首。在英国国内声誉与牛津剑桥齐名,部分专业的录取要求甚至高于后者。该校发展为20多个教学单位,拥有多个学科门类,即便取得以上卓越成绩,也鲜见去“经济”特色、改校名的传闻。同理,“泸州酒业,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发展在新中国”、“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亦未见花心思改名,如“四川老窖”、“西南老窖”、“中国老窖”,看重的均是商标权。“泸州医学院”亦应该珍视自身的品牌。再反观校名,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等高校的英文校名均为2-3个单词,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则有8个单词,远比前者复杂、长得多。可见校名太长就申请改名称,也不足取。告诉我们校名一旦确定,就视为商标不应轻易改动。即便已经是很长的校名,经营了多年,也需继续维持或“将就”下去。

其次,即便校名非改不可亦需特别慎重,尽量展现教育特色。基于国情不同,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也会不尽相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创建于1795年,由于政府更迭而几经改组、封闭,直至1845年改为“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即便1985年由于政府对师范类高校进行改革、重组,再次更名依旧保留了“师范”特色。反观国内一些高校在合并时期,为了各自的“名分”进行了充分博弈,谁也不服谁,最终干脆取一个谁也不是的新名称,反而丢掉各自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和教育特色。如果没有大度的情怀,非改不开,也应该兼顾历史与现实,追本溯源,广泛征求意见规划论证出一个稳妥的名字。如果是新的名称,在全球化、信息时代就需要考虑传播效果,校名需要有显著特征和比较高的辨识度。

最后,校名始终是一个符号,强练内功方为上策,“生意不好整柜台”的心态不可取。高校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在调整学校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跟风更名不可取。面对全球高等教育激烈的竞争,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没有在校名上裹足不行,而是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对制约或影响学校发展的观念、制度和机制进行及时变革和创新,并确保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其中国际化办学、跨学科研究、充分发挥高校智库作用是该校三大特色,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因此,作为高校的主管部门对高校更名均应该慎之又慎。第一,不可苟求教育主管部门对各个高校历史沿革有清晰的梳理,但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更名申请,需要留下比较长的公示期,以供向社会征求意见。第二,考虑高校合并时,切不可简单组合,应该是同类高校或同根同源的高校合并,以免去掉合并前各高校的个性特色。第三,教育资源财政投入勿简单以“学院”、“大学”来区分高校层次,方能使高校借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发展模式有制度保障。第四,允许有特色的学院自主发展,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找市场要资源。第五,吸引社会投资,大力发展民办高校,激发高校将更多精力用在提升内涵发展上,而非更名。总之,高校自身需要更加珍惜自己的品牌!(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责编:贺迎春、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