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有效”助教学改革回归原点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穿梭,需要经常回到原点的核心问题去思考——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否仅仅基于教学方式的改革?当今教学改革的核心究竟在哪里?课堂教学的执行者——教师,到底需要一种什么专业能力?我们认为,只有用过程来回归教学的本原,用过程支持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展现学生独立的思维、灵活的思维和深刻的学习思维,使课堂教学走向学生的学习本质,才是回归有效课堂教学和高效课堂教学的正确之道。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指出:好的教学从清晰的学习目标开始,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对促进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进步有帮助的合适的教学活动和评估。这句话清晰地阐明了“有效教学目标”“有效教学过程”和“有效教学评价”三者紧密相连的关系和深层次的一致性。
有人打过形象的比喻:没有明确目标的学习像是饭后散步,有明确目标的学习像是运动会上赛跑。设计清晰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以说,目标的设立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如果教师不能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那么他们的教学活动就没有焦点,没有焦点的教学活动不会促使学生学习。
准确的目标为教学提供了依据和方向。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用目标的导向性解决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用活动的主体性、创造性避免教学中容易出现的简化性、孤立性和浅薄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据教学目标完成教学环节,与学生进行有目的的互动和交流,并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这种对自己行为的监控,就是教学目标调控作用的体现。可以说,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要求,是判断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学目标应该贯彻于全部的教学活动中。
细看如今的课堂教学,为数不少的教师仍旧过分依赖自己的直观感觉和已有的陈旧经验进行教学,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脱离或不完全相符,很多情况下,一节课中一些不够明显的知识目标被教师忽略,例如数学学科中关于“意义”类知识的教学、语文学科中关于“渗透情感”类的教学,等等。试问,这样的教学,即使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即使再灵动,又如何能提升质量、达到教学的标准呢?
目标与教学彼此相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测评与目标也要保持高度一致。因为,如果测评与目标不一致,那么,测评结果将无法表明目标是否达到。
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者中,应充分认识并肯定目标的准确制定对其余二者的重要引领作用。但是,目标制定再准确,教学过程再有针对性,如果没有好的测评作为导向,那么目标制定与实施终将成为一纸空谈,教师将没有热情继续在研究之路上行进,即使走在这条路上,也会感到迷茫而最终失去方向。如果测评不能指向最初的目标,偏离甚至背离目标,则教师很可能又会重新回到那种靠经验支撑的“面面俱到而没有明确目的”的教学轨道上。
由此可见,教学评价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利用有效评价的结果可以知晓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方式是否有效、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状况如何,从而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评价一定且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如果评价后的学习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符,则表明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如果评价后学生的学习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不相符,那么教师必须重新考虑教学目标的适当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
“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以评促教”不是终点,我们最终要努力实现的是“以评促学”这个结果。“教学目标”严格来说应该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虽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目标意识并不强,在课堂上仍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是说学生无权或无需知道一节课上自己应该学会些什么,无需学会从测评中分析自己的目标达成情况和存在的学习问题。因此,我们要努力实现的是,课上能让学生依据目标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并且能通过教学评价,让学生了解和分析自己学会了什么,学习的程度如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哪个知识点存在问题,哪个学习目标没有达成。简言之,就是要是用测评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的目的性。
(作者系大连市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校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