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引发强烈反响:对职称改革,基层教师有四盼【2】

2015年06月29日10:41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引发强烈反响:对职称改革,基层教师有四盼
二盼:真正实现评聘合一,及时兑现工资待遇

  “好不容易评上了,但又聘不上,评职称还有什么实际意义?”济南一位教师王秀伟认为,这样的评聘分离就是一个“空头支票”,没有多少实质意义。山东某中学教师李涛2006年评上了中学一级教师,但近10年时间过去了,到现在一直都没有聘上,还拿不到中学一级教师的工资。

  “还是评聘合一好。职称评聘本就应当一致,只有优秀老师才能晋升职称,既然评上了,为什么不聘呢?”烟台教师郑云说。

  “光评不聘,导致严重的分配不公,教师间收入差距很大。”山东某县教师肖玲玲说,“我参加工作快20年了,就是因为职称不能兑现,到今天才拿3000元,我同学跟我在同一所学校工作,已兑现了职称工资,可以领到3500元左右,但我的工作量比她还要重。我当然希望晋升职称后能尽快兑现工资,否则太不公平了。”

  另一位教师樊向贤也认为:“既然肯定教师的业务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比如评上高级教师职称,就应该让其享受高级教师待遇。这是对人才的肯定,也是对人才的尊重,教师职称评聘合一好。”

  三盼:待遇和职称分开,工资与工作实绩挂钩

  尽管不少老师认为评聘合一比较好,但也有不少老师认为评聘分离好,因为“有的评上了高级,工作积极性就下降了”,而评聘分离则有利于“多劳多得”。

  “有很多教师评上高级后,班主任不当了,教研组长不当了,脱离一线,学校领导也无能为力。”山东一位教师董丽认为,评聘合一、职称与工资待遇紧密挂钩,导致一些教师的目标就是晋职称、提工资,达到目的了就没了动力,因为教得好坏已与自己的工资无关。

  “干得多的,不如职称高但干得少的拿钱多,导致许多人心里不平衡,不能全心全意去教学;职称高的,不一定是教学好的,也不一定是尽心教的。同工不同酬,挫伤了教师工作积极性。”济南某小学教师王龙说,“教育是需要静下心来做的事情,大家都在为职称绞尽脑汁,谁还有心思静下心来教学啊!”

  梁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职称与工资待遇紧密挂钩,一是导致教师群体只重视经济利益,而轻视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干活多的拿不到应有的待遇,职称高的教学不愿出力,却拿着高工资,导致学校内部人员关系紧张,甚至不正当竞争,“教育教学工作成次要的了”。

  “如果评聘分开,评上后工资不和职称挂钩,而是和每年的实际教学工作挂钩,实行阳光工资,才能促使教师始终努力教学。”董丽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