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漠河北极村滑到三亚 窦校长:给星星们建个世外桃源【4】

星星比我们更满足于当下,他们已经是佛
问:静语者家园最看重的是什么呢?
窦校长:首先是安全,报纸上常看到关于孤独症患者走失的寻人启事,他们的社交能力有限,行为模式又和社会格格不入,一旦走失,后果是很严重的。因此静语者家园在物理意义上是封闭的。但实际上它又是开放的,我们会组织很多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到更丰富的社会生活中,也就是所谓的融合。(顿了顿)其实在我看来,“融合”是为了父母而不是为了孩子们。
问:父母永远是望子成龙的,习惯性认为与这个社会的融合度越高就越是“成功”。
窦校长:是的,但成功并不是幸福,反过来幸福才是最大的成功。我们总是给出自以为重要的帮助,实际上那是我们的“需要”,不是他们的。
问:这些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呢?
窦校长:在我看来,他们已经是“佛”,无欲无求,他们比我们更活在当下活在满足中。一直以来不过是我们强求他们去做违背他们本性的事情,使得他们看起来好像充满了匮乏和不足。所以倘若说我们果真能给他们什么,也许就是为他们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在静语者家园中没有普通人和孤独症的区别,大家都称兄道弟。
问:但实际上这种和谐需要普通人做出更大让步,他们必须包容更多,甚至模仿对方的行为模式。
窦校长:因此这并不是一份人人皆可胜任的工作,但每一个真正担当这份工作的人都绝对不会后悔。一方面,他们一定会喜欢上这些孩子,那种纯粹的感情和生活方式在这个社会上实在有些难能可贵;另一方面我会许给他们很高的工资,他们的工作值得这样的报酬。很多人认为从事公益事业就一定会很穷,这其实是一个很糟糕的误解,它误导人才远离公益。我们的社会潜意识地认为“财富”与“善”是对立的,这实在值得反思。
问:孩子们就不需要改变自己吗?不需要克服什么吗?
窦校长:不是克服,是激发。当我刚开始组织孤独症合唱团的时候,许多专家都不相信我能成功,因为孤独症大多伴随多动症,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站成一排合唱?刚开始的确很糟糕,你让这个孩子老实站好了,那个孩子又跑了。但最后我们用行动说服了质疑,孩子们甚至能在话剧中扮演简单的角色,他们还能自己排演晚会,他们本身是有能力的,只是我们从来不愿意相信他们。
问:我一直很好奇,孤独症患者之间能流畅沟通吗?
窦校长:(笑)他们沟通得很好,不一定是靠语言,但他们相处得十分愉快。孤独症孩子是很反感肢体接触的,因为他们的触觉很敏锐,但他们彼此之间却可以手牵手过马路。这很神奇,我不知道是为什么,我喜欢叫他们星星族,他们就像一个新的族群。
问:也许他们真的是流落人间的外星人,他们身上充满了未知的可能。
窦校长:是的,不是他们不可能,是我们“不可能”,是我们缺乏耐心和信心。所以我要为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们建一个花园式的乌托邦,让人们看看,他们的世界是可以比我们更美好的。
问:我现在开始羡慕这些星星们了。
窦校长:(笑)这就是我的目的。(文/刘少敏)
(来源:北京青年报)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