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如何发力【3】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建议
主持人:结合创业实战,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有什么具体建议?
王江有:第一,大胆地去做。现在新兴的产业包括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都给社会创造了非常多的需求。只要你有想法,你是有机会的。政府把门槛拉得很低,并且现在是资本过剩的时代,只要你项目好不怕拿不到钱。另外,现在这个社会环境比原来宽容多了,你创业失败,别人不会觉得你不行,而是觉得你是一个“英雄”。
第二,准备死。创业是九死一生的活,你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能认为我去做一定成功。但一次的不成功会给你下一次的成功积累更多的经验,关键在于坚持。
第三,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创业不一定要做老大,如果在平台里面拥有股权和期权,同样可以实现财富自由、梦想,并且你在团队里面共同创业,你的成功把握更高。还有一个提醒,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在没有积累的情况下不要急于创业,等机会成熟再去做。
从不同角度看创新创业教育
主持人:中山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很有特点,台湾中华大学的学生得到很多国际发明大奖。二位如何看待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
沙永杰:我认为创新应该是让学生觉得很容易的事情,是很快乐的事情,而且是可以达成的。所谓应用型创新就是我们应用现存的知识与技术,加注很好的创意进而解决问题,并且产生市场价值。只要找到好的问题,后面的创意和技术支撑都可以做到。中华大学有一位大一的学生,他想到我们在生活中使用拉链的时候经常夹住衣服,他就把拉链头加了一个垫片,可以把衣服先撑开,这样拉链就不会夹到衣服。他申请了专利,厂商把这个专利买去,这个同学得到了几十万元的授权经费。
我们有时候有创新的恐惧症,把创新想得太高,要科学家,得诺贝尔奖等等,这些创新在所有专利当中不到2%,而98%都是应用型创新。只要问题好,创意新,技术最后来服务,按照这个程序人人都可以成为发明家。
任荣伟:我感觉到做企业家应该有一定的企业家精神,包括创新、敢于冒险、超前的行动。教育部今年在年初的时候,在广东开了一个会达成三个共识。也希望我们教育部能够更多鼓励应用型大学。中山大学今年第一次决定,评判教授的时候,除了发SCI的文章,如果能够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在应用里头做出大文章,一样可以评上教授博导。
(来源:中国教育报)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