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大"小"高考选才比较:自主招生公平效率难两全?【2】

2015年05月11日08:1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大"小"高考选才比较:自主招生公平效率难两全?

  自主招生在选拔优秀学生方面确实具有更高效率

  在自主招生效率方面,我们将问题聚焦于自主招生能否比统一高考更高效地选拔到优异学生,这是涉及自主招生价值的关键问题。

  我们从两方面综合衡量优异情况,一是对两种录取类型的学生中入学第一年GPA排名进入前15%的比例进行比较;由于自主招生录取学生在统一高考中降分录取,因此也对比了两种录取类型学生第一年GPA排名在最后15%的比例,以期了解降分是否会导致录取学业水平相对低的学生。

  数据表明,大学一年级GPA排名进入前15%的学生中,自主招生学生的比例明显高于统一高考学生:5年中自主招生学生都占20%以上,而统一高考则在14%以下。同样,在GPA排名进入后15%的学生中,自主招生学生的比例大幅度低于统一高考学生:统一高考学生5年的平均占比约为17%,而自主招生的平均占比仅为7%左右。这一结果,有力地证实了K高校自主招生在选拔优秀学生方面确实具有更高效率。

  最后,我们还运用回归模型,分析在控制性别、城乡以及属地类型后,自主招生与统一高考录取的学生整体在学业水平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招生类别仍然对学生GPA有显著影响:自主招生学生GPA成绩比统一高考学生平均高0.27(超过半个标准差),可见K高校自主招生显示出更高效率,能够比统一高考选拔出学业水平更为优异的学生。

  此外,我们还发现相同录取类型的学生中男生平均成绩显著低于女生,农村户籍学生平均成绩低于城市户籍学生,属地生源学生平均成绩略低于非属地学生,但后两者的差异在统计上都不显著。从这一结果来看,降低自主招生中属地学生的比例有利于在促进公平的同时提高效率。而在男女比例和城乡比例两方面,则很难兼顾效率和公平,存在着两种价值取向间的博弈。

  自主招生很难同时实现效率和公平

  自主招生很难同时实现效率和公平,特别是在城乡差异方面,自主招生如果以选优为首要原则,似乎会继续加大城乡失衡。尽管在自主招生的后期过程中,K高校招生专家已经注意到给予农村学生更多倾斜,但在城乡基础教育水平巨大的差距面前,已经形成共识的倾斜仍然是杯水车薪,自主招生不是促进城乡公平有效的模式。

  随着教育部 “农村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和“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的推出,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地区计划招生总人数超过5万人。这些计划将大力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城乡均衡,对统一高考和自主招生在城乡公平方面形成更有效的补充。有了这些政策的补充,自主招生可以更多地考虑录取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而不必过于考虑学生的城乡分布。

  效率方面,K校的自主招生方式的确选拔出学业水平更优异的学生。其招生方式或许也值得该校和其他高校在高考改革中继承和发展。K校的自主招生模式大约为:确定自主招生候选人后通过笔试进行初步筛选,题目包含在知识领域方面更深和更广的问题。之后,获得资格的学生到K高校参加面试,面试为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无组织小组讨论,专家观察、追问并形成对生源的判断,包含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判断。面试试题基本为发散性思维的无标准答案问题。

  当然,我们对K校自主招生效率的分析存在着重要的局限——研究仅着眼于学生的学业表现。后续的研究还应该收集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取得科研成果及其他获奖情况等方面的数据,了解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未来的研究还可以聚焦如何降低与高考选拔的学生的重合率,更好地实现选拔创新人才的政策目标等问题。

  在经历早期的盲目性探索后,自主招生近年来正朝着理性和科学的方向发展。程序公平是任何考试招生制度的基础。前段时间虽然有个别学校增加出现违反程序公平的诚信危机,但这种个案绝非中国重点高校的普遍情况。以K校为例,就引入了学生和面试专家双盲抽签的制度,纪委参与全程监督,确保程序公平。

  自主招生制度如同其他任何改革一样,需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在效率和公平之间不断寻找最佳平衡点。但是,我们相信只要能够加以科学、规范的管理,自主招生在未来必定可以发挥更大作用。(黄晓婷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卢晓东为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