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校晒新生报到"爽约率":9高校320人"爽约"【3】

面对爽约,怎么办?
这些办法,似乎都不太好使
1 建立约束机制,但须把握好“度”
有专家建议,应明确新生“爽约”责任,建立约束机制,为“爽约”行为买单,反过来引导学生慎重填报志愿。不过采访中,有招生专家告诉记者,许多年前江苏曾出台规定,如果考生在上一年度被高校录取但不入学报到的,第二年将不能参加高考报名。但这条规定在多年前已被废止了。“新生录取不报到的原因多种多样,一棍子打死太不人性化。”内蒙古、河南等地建立高校考生诚信记录体系,作为来年高校录取参考。很快,考生找到了“漏洞”,今年放弃一所高校的录取名额,来年再报考另一所高校,很容易就规避了。“建议约束机制应把握好‘度’。”
还有专家建议对放弃报到的“爽约”学生第二年高考中降分投档,制定明确降分投档标准。
2 补录?超录?现有招生制度下都被禁
新生报到后,空出的名额还能再补录吗?2009年江苏曾在民办专科批次实行补录政策,在当年9月下旬后,高校视报到情况公布补录名额,但随着注册入学制度推行,民办专科批次补录政策随之取消了。南大、东大如果有名额空出,可以补录吗?“按照教育部现行的招生制度,招生结束后进行补录是被禁止的。”
招生专家介绍说,国外名校也常碰到被爽约的情况,“比如有的学校招100人,就发150份录取通知书,最后差不多来100个人,尽量不浪费招生计划。这种招生方式叫‘超录’。”记者了解到,“超录”从技术条件上可行,但仍然不符合我国相关招生政策,按教育部规定,高校不得擅自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或调整高校招生计划。“国外的高校是自主招生,可以自主确定招生规模,在统一的高考录取模式下,‘超录’很难推行。”
3 预录取环节再确认,但操作有难度
采访中,也有专家建议,参考国外高校,在预录取环节增加是否接受录取的答复。如果接受录取就要来报到,否则要被收取违约金,或者接受其他的违约惩罚。“从实际操作来看,还是有难度。按照江苏高考录取流程,见分后填报志愿,考生从填报志愿到录取,只有10—20天,每个批次录取时间1周左右,从预录取到录取,很难再挤出空当让考生确认。”
这个办法值得借鉴
引导学生尽早做好升学规划
无论是复读还是出国留学,大多数选择爽约的学生,都是想寻找更好的教育机会。有专家建议,与其事后想各种办法弥补,不如引导学生做好升学规划,从根本上减少爽约现象的发生。本科阶段在国内读还是出国读,在高一时应尽早决定。学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尽早确立报考的专业,根据专业选定适合的学校。(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蕴琦)
(来源:扬子晚报)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