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清楚的职场:"婚姻诊所"三服药方促"家和"【2】

疗法:空间换时间 适应症:婆媳矛盾
让儿媳“假离婚”,婆婆出面接回
常州某医院的医生易某和当地某高校老师崔某是夫妻,育有一个6岁的儿子,由于生活习惯问题,崔某和婆婆长期住在一起,矛盾逐渐升级。
婆婆常常看不惯儿媳动辄买衣服、网购、下馆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其指指点点。崔某则认为,婆婆的思想及生活方式过于老化。此外,买菜也会引起争吵,婆婆喜欢买儿子喜欢吃的菜,崔某则喜欢多买点自己喜欢吃的菜。
一开始,婆媳吵架还能避开丈夫,但时间长了,婆媳矛盾就在丈夫面前公开化。
“婚姻诊所制造‘假离婚’的表象,让崔某离开家一两月时间。”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这个时候,儿子非常想念母亲,常常嚷着要妈妈。夫妻长期分居,易某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种种问题。当然,崔某也想儿子丈夫。
最后,婆婆主动出面,去接媳妇回来,并且她主动表示愿意住到新的环境中。于是,他们就在同一小区同一幢楼买了一套房子,从此,婆媳相处非常融洽,婆婆还经常烧好吃的饭菜送到楼上给儿媳,而崔某的单位发了水果和土特产等好东西时,她也经常给婆婆送去。
疗法:缔结合约 适应症:教育子女矛盾
孩子每天干吗,全家人定“公约”
家长陈女士曾到婚姻诊所反映,因为二年级的孩子上兴趣班,一家人吵得不可开交,有的认为孩子学业太重,不该再上什么兴趣班,有的则认为,孩子从小需要培养,需要学习。女方认为要减轻负担,男方认为要增加学业兴趣,父母为此时常吵闹,吵得孩子只愿意上网,兴趣班、辅导班也不愿意上,家庭生活乱如一锅粥。
这位家长找到婚姻诊所后,婚姻诊所为其量身定做了一个《家庭公约》,所有人员参与认可,一三五做些什么,二四六学习什么,这中间包括学习、运动、游玩等,《家庭公约》还有适当的奖惩机制,同时,公约赋予孩子、大人的惩罚权力,通过这个模式,培养孩子爱好,让家庭每个成员都参与进去,并学会科学地分配时间。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