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向唐宋八大家学写范文:流传千载背后有啥绝招?【2】

2015年03月28日08:07 | 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向唐宋八大家学写范文:流传千载背后有啥绝招?

《马说》

  

《醉翁亭记》

  

《小石潭记》

  如何提高

  反复地诵读和模仿是正道

  有这么些经典范文,千万不能让它们躺在课本里睡觉,而要让它们立起来,凸显起来,其主要的办法就是多诵读,反复朗读。

  古人经常背诵范文,朗诵范文,那是有道理的。因为文字这玩意儿,跟体育和艺术一样,要反复熟悉范本,反复练习,多次的熟悉就是练习,多次的练习就是提高,这样才能深入内心,最终成为一种技能。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在这种基础上,就算不会写诗,但也会吟诗,讲究的就是通过熟悉文本,然后写出好的作品。

  因此,多朗诵文言文也是一门正式的功课,如果专门组织进行诵读,对于写作会有事半功倍之效。可惜,很多同学只是停留在熟悉字词、读懂文章的层面上。

  也许有人疑问,连文章都不懂,多读何为?殊不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习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古典文学作品,反复熟悉是必不可少的。熟悉文本,不仅能很好地理解文意,更进一步,文本写作的技巧、结构等艺术因素,也能渐渐凸显出来,这也是潜移默化的作用,光是教学分析,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

  教师做法

  对文言文阅读和学习要有热情

  当今的中小学语文教师,素质一年年地在提高,很多在文言文素养方面颇有造诣。当然,高深的专业素养如果能配合热情,对于学生而言就更是福音了。

  因为,一个教师的教学热情是能传递给学生的,从而转为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鲁迅幼年的那位私塾先生寿镜吾,摇头晃脑读古文,虽然其状可笑,但是也看得出他对于自己所教的内容是充满热情的,这对于幼年鲁迅文化素养的培养,肯定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有对于古典文化传播和学习的热情,文言文才能活起来,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例如,对于刘禹锡《陋室铭》的学习,记者中学时代的老师,喜欢模仿其进行写作,描述自己的教师宿舍,而且还和学生进行交流,在这个模仿和交流的过程中,等于是反复让学生咀嚼该文的精华,不知不觉地这些内容就变成了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总之,要提高写作水平,不要舍近求远,要把中小学课本里现成的文言文好好利用起来。(专题撰文/记者刘黎平)

(责编:温静、杨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