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给老百姓带来啥变化?小明3问高考改革【2】

【专家点评】
高考改革最大难度在科目
本次高考改革最受人们关注,挑战也最大的还是高考科目改革。为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统一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史地物化生”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希望通过此项改革,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这是此次高考改革幅度最大,也最为复杂的部分,无论是对高中教学计划、学生选考科目、班级组合方式,还是对考试成绩换算、高校不同专业对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要求、录取时不同科目组合的可比性和调剂等,都会有重大影响。出于既积极又稳妥的考虑,对此部分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去年9月19日,上海市、浙江省已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这样试点先行,分步实施,通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可以逐步有序推广,需要调整充实、总结经验的还可以逐渐改进。(刘海峰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
【数说高考改革】
4%区域入学机会差距逐步缩小。2007年,最低省份录取率与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率的差距是17%,2013年缩小至6%,2017年将缩小至4%以内。
5万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增加。2012年,重点高校的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人数为1万,2013年增至3万,2014年增至5万,未来还将持续增加。
20万协作招生人数明显增加。2008年,东部高校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人数为3.5万,2014年,这一数字已上升至20万,未来还将继续实施协作计划。
100多项高考加分项目大幅减少。2010年前,高考加分项目有256项,2014年已减至100多项,未来还将进一步减少。
【考试招生改革时间表】
2014年
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
沪、浙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2015年
使通过分类考试录取学生占高职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
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开始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
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出台普通高校、高职、成人高校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意见
2017年
使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至4个百分点之内
使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形成长效机制
使分类考试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
2020年
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建成过程公平、选才科学、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
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教育部长回应高考改革质疑:总体进展顺利
专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解读高考改革要避免应试化 碎片化
(来源:光明日报)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