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超长寒假教师怎么过?放松体验生活不忘备课充电【4】

2015年02月09日07:32 | 来源:新京报
小字号
原标题:超长寒假教师怎么过?放松体验生活不忘备课充电

  ■ 假期建议

  假期生活是必要的体验

  ●王海燕,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现在的老师工作强度和工作密度都比较大,这种强度不仅仅指引导学生做教育这一方面,还包括自身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一个学期下来,老师非常辛苦也很紧张,寒暑假就是要给予这些专业人员必要的缓冲,为今后继续教育工作做好铺垫。

  我个人认为,假期一定要让老师从心理到身体上有一个全面放松。老师可以通过外出旅游、回家探亲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满足个人爱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老师作为社会人必须有的生活体验。

  同时,老师作为一个专业人员,也会不断丰富、充实自己,例如读书、备课等,甚至是在外出游玩或者体验当中实现。

  在调整的过程中,也有些老师会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一个规划,有些老师会在假期上一些类似在职研究生的课程,还有一些通过上专业的培训班进行自我进修。

  王崇臣,40岁,北京建筑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教授,专业领域为环境化学,主要研究用于环境修复的新材料、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以及土壤生态修复等。

  假期里的科研生活

  1月26日,学校已经开始放寒假了。早上五点半,王崇臣从朝阳公园附近的家开车到大兴校区。

  放了寒假的校园安静了很多,王崇臣正是想利用这样一整块的时间来开展实验。

  王崇臣习惯性地进入实验室。虽然已经放假,但是课题组的老师和学生都自愿留校继续开展实验。“正是这种拼劲儿,才使得我们课题组今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的一名研究生和一名本科生各获得一项国家级奖学金,课题组的本科生还获得了两个北京市化学实验竞赛一等奖。”王崇臣自豪地说。

  早八点的组会上,每位老师和同学都展示了自己寒假的实验计划,并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目标,比如完善实验数据、备战2015年“挑战杯”科技竞赛等。大四和研一的同学还准备利用春节前的这段时间熟悉课题内容,为自己马上就要开始的“学术生涯”打好基础。

  2月5日,王崇臣又跟平时上班一样,6点30分到达大兴校区。

  处理邮件时,他看到一个好消息:研二学生提交的论文被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olyhedron(《多面体》)正式接收,并且列为封面论文。“这说明,不仅我们的论文得到了认可,用来展示论文学术思想的封面设计也顺利地被期刊接受了。”兴奋之余,王崇臣突然想起学生对他的一句评价:“王老师最厉害的一个本领就是知道如何发挥我们的长处。”为此王崇臣也不禁小小地骄傲了一下。

  下午,为了活动活动筋骨,不成为病秧子,王崇臣和学生们到学校新建的膜体育馆打羽毛球。运动的过程不但锻炼了身体,还把王崇臣和学生们讨论问题的地点从实验室延伸到运动场,他们都很喜欢这种轻松的交流方式。

  王崇臣说,实验室安装了新设备,学生们很感兴趣,也利用这些设备取得了很多成果。看到这样的情景,王崇臣觉得一定要通过更多途径,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新仪器新设备,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这个寒假的另一个重要任务便提上议事日程——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申请经费来保障课题组的正常运行。”

  除了非北京籍本科生陆续回家,课题组里的其他老师和研究生们则要坚持到2月15日才能开始短暂的寒假生活。“由于通讯方便,即使在假期,我仍然可以每天和学生利用网络讨论问题。有些学生甚至已经做好了大年初一修改论文的思想准备。大家开玩笑地称这为‘生命不息,科研不止’。”王崇臣笑着说。(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来源:新京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