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升学捷径没了 艺术教育能否滤掉功利泡沫?【2】

2015年02月02日07:21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升学捷径没了 艺术教育能否滤掉功利泡沫?

  “那一刻,我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这些乐器能带给孩子什么”

  其实,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有一颗功利的心,有很多家长最初并没有把孩子手中的琴或画笔跟考级、升学联系起来,只是想培养孩子具备一些艺术素养,有的家长甚至根本没有特别规划过孩子的艺术学习之路。

  但有时环境会改变人。

  “学校的那次演示,让我彻底转变了。”刘芳说。

  刘芳的儿子在北京市一所小学读书,二年级暑假之前,学校通知所有二年级学生家长到操场观看校乐队演出。

  “那天早上,所有二年级的孩子都坐在操场上,我们被隔在离孩子10米远的地方。”刘芳回忆,在家长和孩子的正前方,学校乐队演奏了一首首气势恢宏的乐曲。之后校领导开始介绍乐队取得的各种成绩。不过,最震撼家长的是对每个乐队成员的介绍,当天来参加演出的都是毕业班的学生,每个学生单独站起来展示了自己的乐器后,老师都会加上一句:这位同学已经被××中学录取。“那些中学都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学校,那一刻,我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这些乐器能带给孩子什么。”刘芳说。

  那天之后,学校在二年级进行了选拔,一个专业乐团来学校一个一个地挑选。晚上孩子带回来一张卡片,每个同学的卡片不一样,有的是进入预备队,有的是进入乐队。刘芳的儿子是进入乐队的那拨。刘芳查看了这几年北京市不同区县小升初艺术特长生的认定条件:北京市第××届学生艺术节集体项目展演一二等奖获得者,包含器乐、管乐、管弦乐、行进打击乐,等等。

  “不知为什么,那天我打心里升起一股斗志,好像看到4年后儿子拿着铜管进入中学的景象。”刘芳说。

  虽然现在艺术特长和升学的联系没那么紧密了,但刘芳还是决定让孩子在乐队里坚持下去,“多掌握一门技能总是好的,现在连就业招聘都青睐有特长的毕业生,再说,跟着学校乐队参加比赛能够获奖,简历就会漂亮得多。”刘芳说。

  而这一点也正是艺术工作者所忧虑的,“艺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审美,而是为了掌握技能;培训没有基于孩子的兴趣,而是出于家长的焦虑;考级考证没有立足孩子的实际,而是出于家长的要求。”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