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高校小班教学“落地”需要系统改革

2014年10月29日09:05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高校小班教学“落地”需要系统改革

  学校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工作,并基于这一核心配置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能仅有小班化的概念,却无小班化的投入。

  ■熊丙奇

  据报道,近日,清华大学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在课程改革方面,提出“通过小班讨论课、助教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通识教育水平和课程质量”。前不久,浙江省教育厅也公布了《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新课改方案,宣布浙江省高校课堂将扩大小班化教学,推广分层教学。

  “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在国内不是第一次提出,也不是第一次被实践。但此次清华的举措,仍然在高等教育领域引起广泛讨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小班化教学在国内大学推广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大?

  小班化教学,相对于大班教学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同时听课的学生较少——在二三十人以内,教师可在课堂上与学生充分沟通、交流,利于形成探讨、交互式课堂,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在国外实行精英教育的学校,小班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有多少课程通过小班教学来授课,甚至是评价一所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但实行小班教学对学校和教师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不那么容易。

  首先,学校需要增大对教学的投入。我国的不少大学其实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部分实行了小班教学,但后来随着扩招,师资和教室条件严重不足,大班授课方式卷土重来,本科一个班一两百人同时上课十分常见,有的学校的研究生教学、公共课也采取大班授课。

  其次,需要授课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并创新课堂教学。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普遍重视学术研究而忽视本科教学。虽然教育部多年前就曾发文要求建立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制度,但这一制度迄今在一部分高校尚未建立。相对于科研要求发表论文、申请课题、经费等硬指标来说,教育教学对教授而言,还只是工作量的要求,有的学校甚至出现课表上由某教授上课,但实际却由讲师、研究生代课的情形。

  上述情况如果不改变,小班教学就是空谈。更进一步的问题是,如果教师不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仍然延续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小班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就无法凸显。也许差别仅仅在于:课堂秩序好一点,学生听得清楚一点,教师“点名”完成得快一点。有意思的是,很多学生对小班教学的期待也基本上是这些,即可以听得清楚一些,把教师讲的掌握牢一些,而非可以在小班课堂上充分交流探讨。

  事实上,当年扩招时,许多高校就有一个共同的考虑:一位教师给二三十个学生上课是上课,给二三百个学生上课也是上课,但“效率”可以大大提高。这种“课堂效率论”,到今天还存在。比如,一些在线教育推广者就把一位教师上课、上万学生在线学习,作为在线教育的巨大优势和特点。这完全是从知识讲授的角度来评价教学。事实上,以课堂与教师为中心、缺乏个性的大规模教育是存在弊端的。

  因而,推进小班化教学,对于高校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以此为出发点重构教育教学体系。学校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工作,并基于这一核心配置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能仅有小班化的概念,却无小班化的投入。在当前师资和教室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可把大班授课和小班研讨结合起来,在教授大班授课之后,组织小班,由研究生助教和学生进行小班化的探讨课。学校还有必要通过调整对于教师的考核指标,引导教师认真投入教学。在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贡献时,要建立同行评价机制,给予教师充分的教育自主权。在小班教学中,要真正实现交互、探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由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激发创新活力。

  从小班教学过去的实践看,之所以良好的理念在实践中难以落地,一直停留在概念层面,就是因为没有围绕小班教学推进系统改革,尤其是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改革没有到位,这涉及学校建立现代制度的内容。因此,从根本上说,小班教学不只是教学形式的改革,而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全面改革。(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