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有一座建筑,可以作为这个国家岁月地图上的真实地标,那只能是——天安门。
这里,大概也可以说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国家地标。
有时候,觉得它简直就像岁月本身一样久远。
太多的人,走向它,离开它,然后让生命和记忆有所不同。
“来北京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我最大的心愿是在北京治好病。” ——云南保山阿昌族 赵新芹 赵新芹今年38岁,她的红色头巾在人群里特别显眼。20岁的赵仁钦是位帅气的阿昌族小伙,他从没来过北京,这次是陪姑姑赵新芹来北京看病、做手术。此刻,他们特意从医院出来,看看节日的天安门。“没想到国庆节的天安门前有这么多人这么多花,我们回去就是下地干农活,闲下来拿出在北京节日里拍的照片,会很开心。” 文并摄影/本报记者 陈柏
“这是第几次来北京?” “这是我家宝贝的第一站!” ——河北固安 杨皓轩 3岁的杨皓轩,来自河北固安,这是爸爸妈妈第一次带他出游,首站天安门。妈妈特意给杨皓轩买了小国旗拍照,被爸爸举起来的时候,他不停地嘎嘎乐。天安门,是他们来北京的第一站,“接下来还要去王府井给宝宝买礼物,尤其不能错过北京的小吃。”杨皓轩的妈妈说,“节前的北京真漂亮,过春节的时候来过,和现在比都认不出来了。” 文并摄影/本报记者 陈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