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天才,“虎爸”模式可行吗?
据了解,李云龙7岁开始学习魔方,8岁就已经成为WAC(世界魔方组织的儿童组别全球大赛)冠军。承载着父亲李勇梦想的李云龙从小就接受到十分严格的脑力训练,课余非但没有时间玩耍,每天回到家还要接受2小时的高强度练习,节假日也必须到处上课和比赛,这样枯燥的勤学苦练让李云龙有些喘不过气来。当评委问李云龙梦想是什么,他一脸茫然地说:“没有。”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身为同龄人的安德烈却在享受童年的自由和快乐——他可以随意支配自己的周末,每天可以有半天时间踢足球。当被问到人生中最有意义、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时,安德烈的回答显得耐人回味——并不是“取得意大利《最强大脑》的冠军”,而是“与爸爸和堂兄们夏天的时候在海滩上生篝火,在漫天繁星下睡觉,整晚都呆在海上等待黎明。”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比赛中,李云龙一度误以为自己在答题过程中出错,哭得非常伤心,但事实证明,他给出的新人排序其实是正确无误的,是他承受的心理压力作祟,让自己乱了阵脚。
“在这场比赛中,看到了中国教育的悲哀,无论输赢,李云龙的放声哭泣决定了他的未来。从他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的表现上已经输得很彻底了。”节目播出后,网友“小武丫头”的这番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网友“竹妖笑”更加指出“李云龙赢了比赛输了生活,安德烈虽然输了比赛但赢了人生。”
不少网友认为李勇“虎爸”式教育方式是导致儿子心理脆弱,临场抗压能力低下的“罪魁祸首”,李勇的教育虽然某种意义上说激发了儿子的天才,但是却让他过早丧失了童年应有的快乐、梦想和童真,这样的成才观、成功观应予以反思和纠正。
比赛当日,坐镇节目现场的几位嘉宾也直言不讳地向李勇、李云龙父子提出告诫。著名羽毛球教练李永波殷切期盼李云龙的父亲,给他更多休息放松的时间,场上的压力是平时长期积累所致,以牺牲童年换取的光环,未必值得大家学习和效仿。另一位嘉宾陶晶莹也明确表示,虽然比的是“最强大脑”,但是,“人最重要的是身心均衡的健康”。她建议李云龙多交朋友,多运动,“你一定要有所改变。”
在南方日报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家长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全职太太吴女士有一个2岁的女儿,她对于“虎爸”式的教育并不持完全反对态度,她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负责人,想为孩子的前途铺好路,这个初衷是好的,但是,过分刻意、‘揠苗助长’式的强化训练,有可能会适得其反,给孩子心灵成长带来隐忧。”
有一个6岁女儿的公务员黄先生,对待这个问题则显出一丝困惑。他的想法是,在保证女儿的成长“比较快乐”、“比较自由”的前提下,留心发掘她的天赋。“之所以加‘比较’两个字是因为小孩的成长不能太过随意,放任自流,一定程度的严格是必要的。”同时,他也表示,“孩子在成才的道路上必定会有一些牺牲,特别是那些有天赋的小孩”,所谓有得必有失,身为家长怎么掌握好这个度,他坦言自己仍在摸索之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