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12月14日电(记者王学涛 苏斌) “在‘电算化’时代,珠算受到巨大冲击,但在其算理算法基础上产生的珠心算,发展前景广阔。”古稀之年的山西珠算专家王令九一直坚守自己的梦想:让珠算重回课堂。
今年75岁的王令九曾是山西财经大学数学系教授、山西省珠算协会副会长,自1979年接触算盘以来一直在珠算领域潜心研究,为其发展谋出路。
王令九把珠心算比作是通过形象记忆在脑子里打算盘,科学地将数学运算形象化,像智力体操一样,将儿童的眼、耳、手等器官调动起来,是开发儿童智力的一种方式。
上世纪80年代初,王令九与另一位珠算专家陈子镜,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单积一口清”为主导的速算法在小学生中实验。从此,中国珠算的“珠心算”阶段拉开了序幕。
1985年,王令九带领“娃娃兵”贾迎芳、张淑萍随《中国神童》电影代表团抵达香港,以现场“神算”创造了珠心算在海外的轰动效应。
“我们让孩子们学珠算,不是要让他们打一辈子算盘,而是为了开发智力,让他们上大学。”王令九说。
2013年,珠心算已经列为小学地方课程目录,并在全国许多省份开设了相关课程。2012年,中珠协在全国批准了8个珠心算教育教学试验区,其中山西省设有“一区五点”。
据介绍,目前全国主要有4种做法:尖子生的兴趣小组、课余时间学习珠心算、课上课下都学,再有就是走进课堂与数学课融合在一起。山西省正在试验如何让珠心算更好地与数学课相融合。
王令九正和他的团队紧锣密鼓地着手山西省“珠心算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的科研课题。
他表示,新教材必须适应小学各个版本教材的使用,实现珠算与珠心算同步教学,同时为了与小学知识相融合,珠算教材还需创造性地改“高位起加减”为“低位起加减、乘算”。
此外,他还打算用短文、插图和照片将珠算、珠心算简史、重要珠算人物、特色算盘等,穿插写入这套1-3年级珠心算教材中,以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珠算文化传承教育。
前不久,王令九在得知中国珠算项目已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说,这更加坚定了他发扬珠心算文化的决心。
“珠心算走进课堂,可以提高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阅读速度等,这是有许多事例可以证明的。”王令九说,这也是这项有着1800年历史的国家“非遗”重生的巨大动力。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