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2014年全国名校高考复习作文考题精典百题构思点拨【8】

2013年11月18日15:59        手机看新闻

81.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完本则图画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想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点拨】(1)完善——部分与整体。部分完善还不行,要协调一致,必须整体各个部分都要吻合完善;(2)和谐——包容、求同与步调一致。平稳运行需要各环节标准化一,融洽和谐;和谐需要适应对方;(3)成功——关注每个因素。学习或者工作,任何一个要素不完美,都不易成功,如态度、方法、身体状况、意外事件等,任何缺陷都会影响成功;(4)全面——全面考察,全局观的树立。不能只顾某一局部。仅仅认识局部就定论或投入应用,是危险的,全面考证才知道是否可用;(5)适合——适应、适合教育话题。适合的才是完美的,不适合的却硬性加给的就是不和谐和不成功的。

以上几个角度都可以写作,考察文章围绕中心写作状况以及行文各方面情况,按照高考评卷要求确定得分。

8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老子》第二十二章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又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就是说:委曲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可以伸直,低洼反而可以盈满,破旧反而可以更新;因为不与人相争,所以没有谁能争过他。有人说,《老子》讲无为而治,其实讲的也是为人的道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点拨】(1)从“曲则全”“洼则盈”“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等,看到为人应该“谦虚,处人之下”,这样则更容易获得你想得到的。即《老子》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不过老子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方法。委曲是为了保全,低下是为了获得更多,不争是为了别人无法与之争,这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启示:在充满竞争的时代,更应该从古人那里吸收智慧,讲究方式方法,去取得成功。

(2)《老子》中所讲的都是比喻。“洼则盈,水聚集的地方,一定是陷下去的地方。如江河湖海都是陷下去的地方,所以水都归到那里。人如果虚心,所有品德都会归到你身上。所以说洼则盈。”魏征曾对唐太宗说:“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8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韩国著名棋手李昌镐16岁就夺得了围棋世界冠军。他的棋下得极其稳健、冷静,很少出错,常常使对手感到无懈可击。问他获胜的原因,他说:“我从不想一举击溃对手。”“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每手棋追求51%的效率,也就是每个回合只想比对手多得1%,只此,为什么却是世界第一呢?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点拨】(1)积小胜为大胜。(2)注重过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是成功之道。(3)进攻与防守是辩证的。——意思接近也可以,如:欲速则不达;量变到质变等。

8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前,杭州图书馆引起了无数网友和一些主流媒体的关注.杭图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实行“零门槛”阅览,因此常有气丐、拾荒者和农民工进门阅览,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读者无法接受,找到褚树青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此消息在网上传播开后,被感动的网民把杭图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慨叹,公共图书棺零门槛开放本来就是正常之事,也已做了多年,瞬间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值得反思。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点拨】(1)知识面前人人平等;(2)弱势群体的权利也需要尊重;(3)共享创造和谐;(4)社会呼唤人文关怀;(5)公共服务应惠及全民;(6)关注弱势群体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8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92岁高龄的日本著名教育家大田尧在清华大学给中国教育同行作了一个精彩的演讲。他一开头就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位农民朋友给他切开一个苹果,指着苹果核中的种子说,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按照自己的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只施有机肥料,不用化肥、农药,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这样做,虽然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与市场经济不相宜,但是长成的苹果又香又甜。如果施加无机化肥,苹果虽然长得又快又大,却不香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点拨】(1)规律:按规律办事,不拔苗助长,不急功近利。

(2)个性:要尊重个性,让自然发展,不扼杀天性。

(3)环境:创设好环境,提供佳平台,给发展空间。

8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复了一遍。而有个年轻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们纷纷劝他,冒这个险干吗,不听总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而小伙子执意要去看个究竟,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他随手一推,门开了,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拿这张条子给总经理。”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当他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时,不但没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为销售经理。

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命题作文题“虚掩着的门”是一个偏正式短语,“门”是中心词,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口,它的比喻义(寓意)是指人生、事业等的出入口。“虚掩着”是修饰语,点明了“门”的特点——只要去推,便可打开。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一个道具、一个细节等,由此来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之道,最后文章的中心可能还要升华到“门”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上。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比喻义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主旨的凝结点——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开;生活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能体味爱心,而又能付出爱心”的人去推开;事业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人去推开等等。

8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倘是有一颗朝露抱怨:

“千百年来我仅仅做一颗朝露!”

你就回答它:

“你知否,

千百年的光明,

不都在你的圆周里闪耀吗?”

——纪伯伦

请联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构思点拨】光明在朝露中闪耀着,揭示出平凡与伟大的辩证统一关系,而 “一颗”、“朝”,与“千百年”对比,也体现了短暂与永恒(长久)间的辩证关系。

88.“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从这首诗中,不同人会读出不同的感受。

根据你自己读这首诗的体会,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构思点拨】有人读出了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不能没有发现的眼晴;有人读出了若没有追寻的过程,也许永远学不会珍惜;还有人读出了任何一种成功都并非偶然,除了努力,还需要时间的积累……

8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学者周濂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时代,也许最重要的不是忙着去叫醒别人,而是时刻扪心自问为何要装睡。”

许多人都抱怨世界冷漠,埋怨他人无情,周濂的这句话也许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清醒者的感慨,面对这样的感慨,你有何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构思点拨】(1)一味埋怨他人无济于事,改变需从自己开始。(2)周濂的这句话是在批判当今大众的犬儒思想,如何在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中独立地思考。(3)因此在我们指责别人的冷漠时,也扪心自问,思考自己。

9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高山,因为有了绿地而有了景色;大地,因为有了绿地而有了生机;心灵,因为有了绿地而富有充实……

请以“留一片绿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③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写成诗歌。

【构思点拨】这道作文题突出体现了人文性和思想性。题目中的“绿地”应考虑到它的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绿地”本义是指自然界(大山、大地上)的绿色植被,它给人以清新、自然、生机、活力等印象和启示。“绿地”的引申义、比喻义主要是指精神层次的某些品质,如甘于寂寞、宽容、信任、自强、坚守等,它们有个共同的效果,使心灵富有充实。“留一片绿地”是动宾结构的短语,“留”作为动词应该突出,它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大彻大悟后的一种反省,也可以是目睹世界众生相之后得出的一种自我紧迫感。“一片”强调了“绿地”的引申义和比喻义的量。

写作时应注意,不能顺着绿地就去写实实在在的绿地,而是一定要从实到虚,由真实的绿地想到人文的、精神的、心灵层面上的。要不然文章就流于平庸空泛。最佳角度可为:“给心灵松绑”“给心灵释放的绿色空间”“给心灵环保,让心灵充实”等。

(责编:潘金洁琼(实习生)、林露)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