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瞳在接听他的“一童热线”
——从首部咨询热线到首部调查报告
在长春市大房身社区办公楼二层,李曈正在与志愿者一起收拾刚刚装修好的房间,这间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是社区免费提供的,这里将成为吉林省一童公益慈善协会的大本营。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从一部家用电话到一个公益品牌,9年时间里,李曈和他的“一童热线”几经辗转,在青少年性心理咨询这条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回望,9年探索充满波折
2004年10月,同学的一次爱情冲动酿下了苦果,接到同学电话的李曈体会到他的艰难与尴尬,也让自己深受触动。李曈曾到过一些酒吧体验生活,在狭小而封闭的空间里,他看到一些学生纵情表达着他们对于爱情与性的理解,这种寻求刺激的举动深深震撼了李曈。
“每到生理课,我们都被安排上自习。”李曈依然可以记起当时学校性教育的状况。而私底下,暴露的书刊、色情小说甚至黄色录像等悄然流传,这些被同学们用来满足青春期的性萌动。
中断学业创办青少年性心理咨询热线,李曈的这个想法一出口,立即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父亲甚至提出要和他断绝关系。当时正在读高二的李曈学习成绩不错,本来很有希望考进一所好大学。也许是遗传了父母身上山东人的那股倔劲,他在众人的不理解中毅然离开学校,回家创办热线。
“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准备好了,但就觉得应该立即做一点事。”2004年10月24日,李曈把家里的电话改成了热线,并以他的笔名“一童”命名,“一童热线”正式开通了,这也成为中国第一部由高中生创办的青少年性心理咨询热线。李曈专门印制了一些海报四处分发,扩大影响。
“一童热线”火了。刚开通那一个月,平均每天能接到30多个咨询电话。一些企业力邀李曈作为计生用品代言人,一些媒体机构也想推出新节目好好“包装”他。但是,质疑声也接踵而至。“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怎么能做好性心理咨询”“是不是在炒作他自己”……来自各方的舆论压力,让这名高二学生难以招架。
“当时,我也处于青春期,我了解这个时期同龄人的需求和想法。”李曈坚信自己没有做错。他大量翻阅相关书籍,寻求医生和专家帮助,观看相关展览等。李曈逐渐意识到,很多人拨打热线就是为内心疑惑寻求答案,在一个又一个电话的锻炼中,李曈成为不少咨询者心中的“知心大哥”和“百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