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多一点理解与支持
刚开始创办热线时,李曈吃了很多闭门羹。一些人明明可以提供帮助,就是避而不见。固执的李曈连续很多天递交材料。可能是被李曈的执著所打动,一些部门开始让李曈和志愿者参与防艾讲座之类的活动。再后来,团市委干脆把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交给“一童热线”来运行。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爱心大使、中国慈善传播大使、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银奖……在协会办公室的荣誉陈列柜里,奖杯和证书记录着李曈带领伙伴们走过的足迹。然而,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资金何来?慈善协会的运行,完全依靠几位骨干成员从工资中挤出一部分作为投入。“如果相关部门能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我们以后组织活动也就好办了。”李曈说。
让李曈更为担心的是,虽然自己和伙伴们努力了快十年,但相比于国人的性教育观,这些努力依然是杯水车薪。最近李曈走访了一些学校,发现青春期生理教育被忽略的现象依然广泛存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被压抑的性知识需求可以在网络上疯狂地释放。加强网络监管,扩大青少年性教育的范围,也是李曈的心愿之一。
在吉林人民广播电台里,李曈主持的节目并非专门针对青少年,但他会穿插很多与青少年心理有关的内容,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除此之外,他还依托一童公益慈善协会与一些医院、心理咨询师协会、律师协会等组成联盟,为咨询者提供医疗、心理、法律等方面的帮助。
李曈的努力得到了家人的理解,来自社会各方的支持也让他备感温暖。他偶尔还会接到来自国外青少年的咨询电话。现在,李曈开设了微博以及QQ群,通过网络平台为更多青少年提供帮助。
“9年探索路不平,一心坚守不言悔。”李曈向半月谈记者表示,自己就是一个青春的倾听者和记录者,对未来很有信心,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青少年性心理咨询道路上满怀希望再出发。(记者 刘硕)
(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