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人大回应语文变选修:加强教学针对性 更重人文素养

2013年11月12日23: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人大回应语文变选修:加强教学针对性 更重人文素养

  中新网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 马海燕)针对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引发诸多争议,人大校方今日回应称大学汉语退出必修课,不是不重视语文,而是放入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群,更注重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洪大用表示,母语教育并不能单靠一门课程来强化,大学汉语课程难以承受母语教育之重。大学语文教学不能变成“高四语文”,大学语文应当注重向上升华,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向纵身拓展,培育学生的专业表达能力;向实践延伸,培育学生综合性的语言应用能力。大学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止步于“大学汉语”这样通论性课程,应该更加丰富、更加立体。

  为此,该校在改革大学汉语课程教学的同时,进一步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浓厚的氛围,致力于全面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在课堂教学方面,一是建设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群;二是建设原著原典选读课程群;三是建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群;四是开放全校课程,包括文学、国学课程群;五是建设分类指导的基础技能强化类课程,包括阅读与写作技能的强化。

  据了解,以上五类课程开设的门数不等,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但要求每个门类都必须选择。例如,原有的大学语文归入“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群”,成为该课程群37门课程中的一门,学生可以不选择“大学语文”,但必须选择其它的通识课程,修满4学分。

  同样,“原著原典选读课程群”共有51门课程,学生必须择其一修满2学分;“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必须修够2学分;课外阅读必须修够2学分。学校提供充足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知识课程供学生选择,同时又规定学生必须有所选择。此外,人民大学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报考该校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好的语文基础,因此这种“必修中的选修”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据悉,自2012年开始,人民大学就在探索本科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大学语文调整只是改革中的一小步。其它课程调整还包括大学外语专门调整出2学分用于口语课程;考虑到现在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普遍提高,计算机课程从6学分减到4学分;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则需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各占1学分;取消实行多年的学年论文,改为必须参加科研训练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中心主任郑水泉表示,加强母语教育,深化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必须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学科背景、师资队伍和生源状况等,探索最佳实践模式。人民大学清楚地意识到“母语教育不等于大学语文”、“语文教育不等于千篇一律”、“学生选修不等于弱化教学”,所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初步探索,应该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有助于实现提升学生厚重素养的教育教学目标。(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