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就像动态的禅修。图为攀登文森山时,王雷一个人站在小山包的顶点。
初见王雷,很难将眼前这位小巧清秀、不施粉黛的女子,与攀登世界七峰二极(“7+2”巅峰计划)联系起来。6年时间,她如何从柔弱的邻家女孩成长为登顶世界巅峰的勇敢者?她又是怎样一步步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而选择一条条充满危险和挑战的登山之路?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记者日前采访了全球首位完成“7+2”巅峰计划的华人女性王雷。
人生轨迹从这里开始“转弯”
[本来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健康状况而给自己找的挑战,没想到随着一步步的训练和进步,她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登山。]
开始登山以前,王雷的人生轨迹属于国人眼里的最佳路线图。小学、初中一帆风顺,中考时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北京四中,之后就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然后是留学美国、进入华尔街搞金融、进入沃顿商学院读MBA……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缘,让王雷的人生轨迹开始发生“转弯”。
那是2001年底,王雷刚进入沃顿商学院读MBA。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校组织学生去爬南美洲厄瓜多尔的科托帕希火山。王雷称,初次接触登山的自己,完全是在莽莽撞撞的“无知”中,在失望、沮丧甚至绝望中,艰难登顶了,“这第一次的登山经历,并没有让我爱上登山,只是留下了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
很快到了2003年,2年的MBA学习即将结束了。有同学提议去非洲旅行庆祝毕业,并顺道攀登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就这样,我再一次稀里糊涂地踏上了登山之路”。
这次的乞力马扎罗之行,深深地刺痛了王雷。“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轻松地超过了我,而一路上我是那么狼狈不堪,我第一次发现自己的身体那么差劲。尽管同样是在绝望中侥幸成功,但我已清醒地意识到,我没有登山的天赋”。
非洲之行结束后,王雷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轨迹——毕业、参加工作。由于工作原因,她搬到了波士顿。为了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她开始了有目的的健身运动,并把马拉松定为训练目标。2004年2月,她参加了自己的第一个半程马拉松。几个月后,她连跑带走地完成了第一个全程马拉松。
这期间,王雷偶然看了两部与登山有关的电影《冰峰168小时》(和《乔戈里峰上的女人》。这两部电影给王雷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她无法解释自己心中蠢蠢欲动的感觉是什么。“我径直去了图书馆,开始查阅大量和登山有关的资料,几乎看遍了每一个和珠峰有关的录像资料。我发现,许多成功登上珠峰的人有着十分普通的背景,并不是我以为的都是出自极限运动员之家”。
当时世界上只有近20位女性完成了全部七大洲的最高峰,而王雷却震惊地发现,中国女性居然榜上无名,“连韩国和日本都有,为什么没有中国女性呢?我想我的天性就是喜欢挑战吧,这一发现使我决心把登七大峰作为我的目标”。后来,王雷在查看了更多资料后,决定把“7+2”作为自己的宏伟目标。
“2004年6月那一天,我定下‘7+2’的目标,本来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健康状况而自找的挑战,没想到随着一步步的训练和进步,我却无可救药地爱上了登山,爱上了冰天雪地”,王雷不无感慨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