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男孩危机"引发因性施教试点 男校会卷土重来吗【2】

2013年09月25日07:06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男孩危机"引发因性施教试点 男校会卷土重来吗

  偶像生成、野外生存

  男生班课程特色鲜明

  尽管男校在大陆地区还比较少见,但在国外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早有设立。

  世界各地的男校,普遍设置很多针对男孩的课程,例如摔跤、柔道、英式足球等。在美国圣约翰预科中学,还特别开设了一门飞行课,上飞行课的孩子们每个月会有一次机会到小飞机场去,还可以坐飞机体验升空。在学校里,他们则可以在电脑上学习模拟驾驶。男生班里每周都有两节特殊的课程。

  那么,上海的男生班又有哪些特殊课程呢?据介绍,男生班的一些特殊课程包括:“偶像生成”,专为男生介绍中外名人名家形象,引导男生们树立正确的偶像观;与普通班级相比,生存体验课程更有新鲜感。最简单最持久的生存体验课,从千米长跑开始;“数字达人”课,专为对IT感兴趣的男生设计;还有“差异理解”课,会教授比课堂更深的内容。

  除此之外,由于男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强,教师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计划,将几何与代数的教学顺序做出相应的调整。此外,男生班所使用的语文教材都是自编教材,更注重古文的学习。清晨7点,当其他学生还在上学路上时,男生班60名学生已经喊着洪亮的口号,有节奏地跑步。刚开始跑步的几周,一些学生由于体力欠佳没有坚持跑完。对于跑步时间,学校没有严格规定,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调整。这样学生便可以在自己身体素质能力范围内,更好的享受体育锻炼带给身体的好处。

  一年时间过去了,上海八中男生班的男孩子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两个男生班中,一个班5门学科有4门学科平均分全年级第一,另一个班紧随其后,部分学科平均分居年级第二。

  “男儿国”真好吗?

  单性别教育尚存争议

  “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仍在推进中,但由此而引发的种种争议也随之而来。

  上海社科院原院长、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认为,解决“男孩危机”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有多重举措,建立“男子中学”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多元的教育选择。当然,作为多样化教学的一个改革试点,“男子中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效,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也有人质疑:“用性别隔离的方式圈养弱势群体”,这样的做法真的好吗?男子中学的青春期男孩周围都是同性,会不会培养出更多“伪娘”和同性恋而不利于与异性的正常交往。这种单一性别的教育环境对男孩来说到底是好还是坏?

  许多家长也表示了对“男校”的担心:孩子是否会因为减少与异性日常接触而产生心理扭曲等一些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预知的心理问题。面对这样的诸多质疑,上海八中校长表示,男孩的成长环境除了校园,还包括家庭、社会和同伴环境,不会造成完全单一的性别环境。学校还将通过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与社会各类人群的接触交往机会,不让学校成为封闭的“男儿国”。

  在教育界内部,关于单性别教育也有不同声音,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校长徐永初说,办一两个男生班并不代表对单性别教育的重视,办学模式可以更加丰富,不妨再多几所女校。在国外,女校千米之内一定有一所男校,而男校亦然。单性别学校的两性教育更需要注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需要两性交往的,单有女校没有男校那势必会在教育课程设置上有缺陷。千米之内的男校女校通常会有相通的课程。在这些活动中,男女生就会接触交往,而且,十几岁的孩子收获的通常是最纯真的友谊。

  实际上,广州、南京等地教育部门也纷纷开始了单性别教育尝试。南京市教育局已在调研准备,将尽快在开设女校的基础上,再开设一所男校,进行性别差异化以及个性化教学方面的尝试。(李祉涵)

(来源:北京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