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中国大学“慕课”上线 要颠覆传统教育?

2013年09月24日07: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国大学“慕课”上线 要颠覆传统教育?

  9月23日,北京大学的4门课程在edX平台正式开课,成为中国大陆上线的首批全球共享课程。

  在《电子线路》的授课教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江看来,被称为“慕课”的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无疑是一场革命:今后,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来吸引学生,而不是依靠点名;学生选课也是基于兴趣,而不是因为学分。对教师的唯一评价指标,则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吸收了多少知识。

  在北京大学网络开放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计算机系教授李晓明的设想中,北大未来的一门课程会有10万人选修,课程结束有1万人通过考试,其中北大在校生100人,他们得到学分;其余9900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得到课程合格证书。为了把这门课上好,需要1个主讲教师,3个辅导老师,5个助教。

  在“慕课”面前,传统教育模式正在受到挑战。“‘慕课’这种方式不在于优质资源分享,而在于教学改革,在于新的教学模式的探讨,更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这样认为。

  教师被迫“讨好”学生?

  2013年3月,北京大学启动“慕课”开发工作,20门课程的教师表示愿意做“先锋”,陈江就是其中之一。

  “投身‘慕课’与其说是激情,还不如说是受危机感、压力所迫,硬着头皮也要上。”陈江坦言。在他看来,由于现代网络技术、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观已经产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通过网络学习,可能会比在教室里学习的效果更好,“慕课”使教学资源得到了极大节约,一个视频录制后,可以让几千几万名学生反复观看。

  但伴随着效率的提升,对老师的要求也被提到了更高的位置。“有几万人在听你的课,你浪费一分钟时间,就是浪费了几万分钟。因此,把学生吸引着完完整整听完一堂课,善莫大焉。”陈江说。

  在北大,陈江被称为“呆呆老师”,授课以轻松活泼著称。但刚开始在电教楼的演播室录课时,他反复尝试不同的教学手段和工具,还是有些不知所措:面对镜头,讲完一个笑话,我自己应不应该笑?不小心说了错别字,是要继续讲下去,还是保持不动几秒钟,方便剪辑?

  陈江觉得,受网络开放课程的影响,所有讲了十几年、几十年课的教师,都要被迫对自己的教学重新审视和反思,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设计,所有的知识点、逻辑、段子都要经得起反复推敲。

  在陈江看来,老师将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要开始“讨好”学生,努力使自己的课变得受欢迎:在十几分钟时间内,不管采用什么授课风格,唯一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知识、思维、方法上得到最快的提升。

  另一门课程《20世纪西方音乐》的授课教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毕明辉也有同感。在录制课程之前,毕明辉几乎看遍了几大在线教育平台上的国外视频公开课。他发现,越有趣的课程越受学生欢迎,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的《公正》,他用不同的例子将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和理论串起来,让人印象深刻。

  在他看来,“很多大学教师都以为学生有足够的理解力,实际并非如此。”因此,他课程的形式力图与传统的“自说自话”区分开来,用不同的音乐作品串起知识点讲授,使中国观众“在最短时间内掌握聆听西方音乐的方法”。

  “如果老师讲得太差,都不好意思把课放在网上。”在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陆国栋看来,大部分中国大学教师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而非教学。他们还习惯“满堂灌”,对着教案、PPT照本宣科。“慕课”则会倒逼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如果每门课程都走出象牙塔,接受社会的评头论足,教师就不得不在教学上多花力气。

(责编:教育实习生、熊旭)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