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5名公派“菁英”返穗当教师【2】--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广州5名公派“菁英”返穗当教师【2】

2013年07月30日10:18    来源:信息时报    手机看新闻

首批归国“菁英”:5名海归到高校当老师

作为政府出资“大手笔”培养的“海归”,回国后出路如何备受关注。两年前首批“菁英计划”公派人员中,已有16人学成回国,其中9人就业、2人正与企业洽谈、5人继续攻读完成博士课程有关学业,此外仍有67名学生在外留学。

记者从留学项目回国人员情况表中看到,在已就业的9人当中,有5人进入中山大学、华南农大、广州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高校担任教师。其余的1人进入中大眼科中心当医师、1人担任广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师,2人在大型国企工作。

探讨就业方向:就职高校是否背离初衷?

“花纳税人这么多的钱应该去当科学家啊,怎么去当老师了呢?”有市民不解道,“菁英计划”培养的应是“高精尖”的科技人才,但“海归”们都到高校拿铁饭碗,这是否背离了计划的初衷了呢?

在市人才工作局局长张栋眼中,“菁英计划”应该是培养科学家的。“科学家是目前广州最缺的人才,也是广州下一步发展最需要的人才。科学家数量的多少,层次的高低,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创新的潜力、底蕴和品格。”不过,张栋也指出,回国人员进入高校工作与培养科学家的目标并没有矛盾,一方面高校也是科研基地,另一方面在高校当老师也可以培养科学家。

“我觉得海归进高校不是损失,反而比较容易出科研成果。”首批归国人员、华工09级博士、已进入华农大当教师的黄飞说,博士毕业后有几个途径,一是企业,二是自主创业,三是进高校。“进入高校,一方面是工作比较稳定,自己可以安心做研究;另一方面,广州产学研结合是很强的,虽然企业不可能花大成本建立研发中心,但是高校里边却有很完善的科研部,两方面结合,博士一旦在高校出了理论成果,就会转化得比较快。所以你说博士进入高校培养方有没有损失,值不值得,我认为不光是对个人好,也更容易为社会带来成果。”

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认为,随着目前产学研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高,归国人员在高校参与科研,也容易转化为成果。他认为,归国人员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是从哪个管道融合,发挥学成归来后的作用。

张栋也坦陈,目前菁英计划在科学地调整中。“应该派出什么样的人,资助什么样的人,往哪些区域派等等,还可以根据大家的意见不断地优化,最终是支持最优秀的学生学习,结出最优秀的成果”。

(责编:实习生 左纤丽、林露)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