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半数教师认为作业培养的是学习习惯--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调查:半数教师认为作业培养的是学习习惯

知识拓展和动手操作类作业成首选

2013年05月13日11:15    来源:现代教育报    手机看新闻

本报与人民网、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联合推出:“关注中小学减负——学生作业系列调查”

教师篇

不久前,教育部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随即出台“八项措施”为中小学生减负,其中规定小学生(中学生)每日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8小时),家庭作业总量小学生不超过1小时,初中生不超过1.5小时……人们不禁思考,课后作业的教育意义何在?作业与学生的成长是否密切相关?教师在减负形势倒逼下,对作业有怎样的深层创新思辨与改革?

为了探究这些问题,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人民网教育频道、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近日联合推出“关注中小学生课后作业”系列调查。截止记者发稿,共有来自全国4180名教师参与调查。调查显示:知识拓展作业和动手操作作业成为教师给学生作业减负的重要形式。

超七成教师不赞成布置机械性作业

据了解,尽管社会在不断提倡教育减负,但仍有小部分教师为了让自己轻松一点,通过布置机械的作业让学生巩固知识点。调查中,老师们对“如何看待1-2年级小学生根本不需留作业”问题的回答时,不到3%的老师认为“不太同意”和“完全不同意”,72.6%的教师则表示“很同意”和“比较同意”。

到底应不应该给低年级学生留作业呢?北京市纪家庙小学语文教师孙瑶认为,“如果课堂内容设置合理,1-2年级的小学生在校就能很好地完成作业,老师无需再布置多余的回家作业。”她建议,老师们可以给低年级小学生布置口头或动手类的回家作业。比如,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一本有意思的书籍,可以是童话故事,也可以是诗歌赏析;数学老师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观察蔬菜或水果后,用纸片和水彩笔制作出不同的图形,然后带到学校来交流制作过程中的经验。

“老师不能为了自己轻松一点,就通过布置机械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知识点。”在孙瑶看来,低年级学生的作业无非是一些抄写任务,还不如将机械地抄写时间变为动手时间,反而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去年年初,北京育英学校就在新的作业方案基础上,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调查。有23%的学生说“老师不留书面作业了”,73%的学生作业时间在半小时内,99%的学生都能在1小时内完成家庭作业。此外,语文、数学和外语的实践类作业都占到20%左右。该校教师杨红梅坦言,自从减少机械的作业后,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多了,30%的学生每天读课外书的时间超过1小时,40%的学生每天读课外书的时间超过半小时。全校98%的学生每天都能读20分钟以上课外书籍。校园阅读氛围空前浓厚。

半数教师认为作业培养的是学习习惯

作业的作用真的是提高学业成绩吗?本次调查发现,68.4%的教师认为学生多做作业与提高学习成绩有关联,26.3%教师认为不太有关系,仅5.3%受调查者表示“没关系”。针对“您认为孩子做课后作业最应当起到的作用”这一问题,52.3%的教师认为是“培养学习习惯”,19.8%的教师认为是“提高学业成绩”;而就“您认为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所起到的实际作用”,57.6%的教师却认为是“提高学业成绩”,认为是“培养学习习惯”的仅占24.4%。

面对老师们对作业“应当起到的作用”和“实际起到的作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引起了记者的追问。“客观地讲,多做作业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的张老师对此坦言,教师教育学生,除了教授他们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外,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将学生们送进好一点的高中、好一点的大学,为他们的未来负责。而做作业是使他们提高分数的最佳途径之一。“除非眼下的升学选拔制度有所改变,不然学生的作业量是很难改变的。”

对此,北京钢铁学院附属中学李广民老师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作业与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必然关联。教师应立足于45分钟课堂,把知识点吃透,而不是靠题海战术或耗时间、磨洋工。此外,他认为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更是减负提质的重要因素。只有家校配合,才能将减负落到实处,贯彻始终。

教师“变身”作业形式激活正能量

改革、创新作业形式,布置知识拓展类型的作业,是许多学校实行减负的重要手段。在受调查者中,当被问及“给学生留作业的最佳形式”时,49.5%的教师赞成是知识拓展作业,32%教师认为作业应为复习巩固习题,17.5%教师则表示动手操作作业才是最佳形式,还有1.25%教师支持学生网上学习。

在史家小学分校,作业的形式可谓不拘一格。一盘西红柿炒鸡蛋,一张艺术剪纸,一个手工艺品……都是孩子们完成的作业,同时也是学生自主选择完成的,而非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周三是孩子们最爱的“自主学习日”。该校教师席茜介绍说,自主学习就是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减负不是单纯地不布置作业,而是让学生通过减轻作业负担节省出来的时间培养综合素质。

“写作业也要充满快乐。”北京海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英语学科教师王珊珊对记者说,考虑到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在布置作业时,她以创造性练习为主,灵活运用当日教授的知识点。比如,当日学习了家具的单词,她就会安排学生回家给自己的家具贴上英文标签,起到及时强化、加深记忆的作用。“创办英语报、英语角、英语值班生,在班上营造英语氛围,这些都会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热情,有意思的作业往往很有‘市场’。(记者 曹阳)

■个案展示

北京金典小学:满是趣味的语文作业

“学生不喜欢机械地抄写,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字词学习又是重点,除了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学习一些记字方法外,我还精心设计了关于词语的作业。”北京市海淀区金典小学语文教师马玉梅在学生学习了《苹果落地》一课后,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请你试着用“思考、发现、观察、好奇、研究”这几个词语描写一个你看到的自然现象。

一个学生这样写到:“我观察了树叶,秋天的树叶从绿色的变成了红色的。我很好奇,为什么叶子会变成绿色的、红色的?我思考了很久,还是不明白。后来,我看了书,书中说科学家研究发现,叶子中有叶绿素,它就会变成绿色;天气变冷了,花青素就多了,它就变成了红色。”

马玉梅说,丰富多彩的语文家庭作业设计改变了重书面、轻口头训练,重作业数量、轻作业质量,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孩子们在作业练习中乐于探究,巩固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得到方法了,学习就变轻松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受益终身的学习能力。”

■专家点评

让作业真正成为激活教师专业的正能量

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王海燕教授

当“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时,关于学校布置给学生的课后“作业”就近乎成为众矢之的,一下子让学校教师面临着近乎“革命性”的挑战。之所以说近乎“革命性”,是因为长期以来课后留作业的积习,往往让不少教师已经很少真切地思考其作用与功能——为什么留这些作业?学生会怎样完成作业?换种方式、换个角度还可以怎样留作业?如何评价学生的作业?

诸如此类的问题,教师或许真没问过,也没有想过。然而真的追问下去,教育、课程、教学、教材、教案以及知识、能力、方法、态度、体验、成效、目标等关乎学生成长的问题全面蕴涵在其中,有待教育者以自己的行动反思加以不断解构与建构。因此,当关注学生健康发展、切实减轻过重课业负担从作业入手,必然让教师获得了重新发现作业、显现作业教育功能的新契机,让作业的应有教育意义回归到促进学生发展的原点。

其实,无论是基于已有的教育经验,还是基于已有的研究发现,我们都认识到作业的价值不仅是学生巩固、理解、运用知识,更是学生良好品质——诸如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动手动脑、独立专注、情趣爱好、人际交往、个性发展的形成过程。简言之,作业有培养学生认知的作用,也有培养其学习态度、能力、习惯与个性的作用。

比较而言,教师似乎更习惯关注前者,对于后者的思考、研究和关注的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师开展作业研究、探索一系列作业改革与创新时,需要坚守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寻着教育的本体价值,赋予作业以教育学意义,拓宽作业的时间与空间,尊重学生的作业学习主体性。于是,各种作业——口头与书面、练习与实验、体验与交流、统一与差异等形式,就会超越外在的形式,成为师生互动、学习成长的重要环节。

从此,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学生经历学习、养成个性、积淀成长的不可缺失的载体,显现着教师引领学生发展的专业智慧。

 

(责编:林露、熊旭)

相关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