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超六成家长认为课外作业仍是负担--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调查:超六成家长认为课外作业仍是负担

多数家长期待作业成为孩子的“自留地”

2013年05月13日11:12    来源:现代教育报    手机看新闻

本报与人民网、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联合推出:“关注中小学减负——学生作业系列调查”

家长学生篇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一直深受社会各界关注。从政府到教育主管部门也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事实上,关于课业负担问题,作为减负对象的孩子及其家长似乎有着更直接的感受。

日前,本报与人民网教育频道、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联合推出“关注中小学生课后作业”的系列调查,截至记者发稿时,共有来自全国2861位家长及3977位学生参与调查。关于“该不该留作业?应该留什么样的作业?留多少作业才算合理?”等问题,很多家长有着自己的见解。

逾六成家长认为课外作业仍是负担

在对学校课后作业情况的调查中,有67.7%的家长认为学校的课业负担过重,接近30%的家长认为“还可以”或是“不太重”。有81.1%的家长反映孩子每天都有家庭作业,只有不足10%的人反映学校几乎没有作业。

谭女士的儿子小乐现在读小学二年级。以前,孩子每天放学后,就将书包放在桌上,自觉地写作业。与此同时,谭女士开始张罗做晚饭,等到饭菜做好时,小乐的作业基本也写完了,有时饭前做不完,还要等吃完饭以后再写一会儿才能完成。自从学校实施减负措施以后,孩子回家以后基本上倒是没有作业了。可是令谭女士不解的是,学校并不是不留作业,而是让孩子们把原来带到家里的作业在课堂上完成。为了不把作业带回家,孩子还常常利用课间、午休时间来做作业,“孩子本该在学校休息或是体育锻炼的时间就这样被挤占了!”谭女士心疼地说。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仅有8.4%的孩子能在半小时之内完成作业,有55.1%的孩子需花费1.5至3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完成作业。杨女士的女儿上小学六年级,今年暑假就该升初中了,她告诉记者:“孩子每天晚上都要看书、做作业直到11点多才能睡,第二天早晨6点钟就得起床,睡眠时间得不到充分保障,非常辛苦。”

超七成家长期待开放式作业

从调查结果来看,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其实并不在于留不留作业,而是在于留什么样的作业。调查结果显示,77%的家长认为应该多留一些动手、实践类的作业,他们更希望孩子的作业是开放式的,不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不拘泥于课本知识,不把书面作业作为惟一的形式,作业要变成孩子的“自留地”,让他们能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自主地做、自觉地做、主动地做。

家长杨宝国说:“学校的作业形式需要改革和创新,要本着让孩子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从实践中学习到怎样合作,怎样待人,怎样做人。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真诚待人。”家长于青梅则认为,教师要考虑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灵活处理作业量和难度。不要给孩子太满的作业,让孩子有机会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学习安排。学校老师自己编的作业很值得欣赏,针对性强,能够显示出教师的水平。

孩子没有“负担”家长易恐慌

尽管有六成以上家长认为课外作业仍是孩子目前的主要负担,在调查中记者却发现有差不多同样比例的家长也认可作业可以提升孩子学习成绩。调查数据显示,有68.5%的家长认为课后作业对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帮助。

家长王先生认为,对新知识究竟有没有掌握?会不会应用?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觉是不准确的,只有通过做作业才能检验。通过做作业,还可以更加准确、灵活地运用知识,使新知识不再是一种空洞的条文或死板的公式。在家长初女士看来,检查作业的同时,也是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动态的过程,还是亲子交流的过程。

关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是否需要留课外作业问题,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有42.5%完全赞同不留作业,31.1%的人基本赞同。对于此,大多数家长也都表示小学一、二年级是长身体的黄金时段,这一时期应该把更多的课余时间留给孩子自己支配。

贾女士的孩子在中关村三小上二年级,对于学校不留家庭作业的做法她表示理解,“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注意力容易分散,布置一些只靠机械记忆知识又毫无趣味可言的作业,会让那些玩性大、好动的孩子无法接受。所以,给低年级的小学生布置作业是应该的,不过要讲究作业量的大小和作业的趣味性”。

然而,贾女士也坦言:“现在学校不留作业了,孩子回家很轻松,家长反而觉得有些不知所措。男孩生性好玩,回到家里没事做他就老想玩爸爸手机里的游戏,要么就想去玩电脑。另外,现在的竞争这么激烈,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我也不能让他总是玩。”因此,从今年寒假开始,贾女士就给孩子报了语、数、外三科的课外辅导班,三个学科每周各有2小时的辅导课,“只要孩子忙起来了,我们家长也就放心了。”贾女士无奈地说。

对于这种现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分析认为,孩子负担越来越重,部分原因在于家长的心理恐慌。“一方面,目前就业竞争的压力,使家长希望孩子通过苦学成为名牌大学的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甚至获得高薪聘用,学校、家庭及学生之间的升学竞争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家庭承载着太多的牵挂。尤其是大城市独生子女政策,使得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成功和失败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100%的。这就增强了家长的恐慌心理,家长想方设法要孩子拔尖,不敢让孩子放松懈怠。”孙宏艳认为,给孩子减负,关键在于家长观念上的减负。(记者 赵艳国)

■经典案例

北京市板厂小学:“好吃又有营养”的作业

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的作业,更富有趣味性,更具有吸引力。东城区板厂小学五(2)班学生易驰程形象地称自己的作业“好吃又有营养”。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的作业是亲手制作一道小吃,把做的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双休日去超市调查购买进口与国产奶粉顾客的人数比例。’老师布置作业的形式、内容不再是单一的写一写,背一背,读一读,算一算了。那么开放,那么丰富,真有意思!我最喜欢作业的形式是‘探究式’作业。我当了小小家庭理财员,计算家庭收入的分配怎么才最合理,给妈妈爸爸提合理建议;研究热带鱼的生存环境,管理养护我家的鱼缸,鱼儿们现在和我最亲。我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访谈家长、专家,调查环境污染与PM2.5的关系……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明白了很多道理,激发了我学习更多知识的兴趣和欲望。现在的作业就好比是我学习旅程中每天必不可少的‘大餐’,好吃又有营养。”

■专家观点

做孩子称职的“作业监护人”

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王海燕教授

对于孩子的课后作业,不同的家长有着不同的关注。但是不可否认,不少家长处于一种纠结之中——明知道应该让孩子适当放松、自由些,有点自己的时间做点孩子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一想到要分数、要成绩、要排名、要升学,就又舍弃了孩子的自由而断然让孩子被做题、记忆等充斥。于是,一些家长对着作业,有了“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慨——没有作业很担心、有作业也担忧;有了“月亮走我也走”的从众——别的孩子上补习班请家教,我的孩子也要上,别人的孩子做题多,我的孩子就也多做题等等无奈与难舍。

其实,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监护人,面对愈加强烈的“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政策要求,面对学校开始不留或少留作业的改革探索,面对尊重学生自主、自觉、主动的发展的教育取向,家长不妨也尝试从作业开始,以平和、“不急”的状态,成为孩子各种作业学习和自主闲暇活动的旁观者、辅助者、合作者和欣赏者。孩子因作业而开心或压抑、因作业而跃跃欲试或自卑郁闷、因作业而兴奋不已或百无聊赖,这些都成为家长“监护”作业的敏锐和抓手,由此施以恰当的帮助,使家长对孩子做作业的“监护”过程,成为亲子合作、交流、理解、鼓励、选择的契机,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毕竟,在今天这个时代,对孩子的最大帮助就是引导他们走向适应的领域,使其因潜能得以发挥而获得最大的成就感。而这不失为家长担当监护人的一大原则。

 

(责编:林露、熊旭)

相关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