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坎坷
董事会反映,无锡市校管中心当时还曾提议,由无锡市校管中心推荐人员担任育才中学的法人代表,荣智丰担任名誉董事长即可,如此,校管中心可以进一步给育才中学配置无锡市教育界的优质资源,以此办好无锡一流的民办学校。
荣智丰认为这与无锡市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精神相悖,也不利于民办学校的发展,因此断然拒绝。在校长人选的问题上,无锡市校管中心也曾想插手,但同样遭到荣智丰的拒绝:“我们想培养符合我们教育理念的校长。”
尽管与校管中心发生了一点不愉快,但校舍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为了办好育才中学,荣智丰调动了自己乃至荣家的社会资源,请来上海育才中学原校长朱吉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书记邓志伟等人担任董事,组成了一支教育专家团队。
经过反复讨论研究,董事会制定了育才中学三年发展规划,对学校的发展提出了三个方向:一,为提升师资力量,施行全体教师轮训计划;二,鉴于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待遇上的不平等,尤其是退休后民办教师无好的保障,董事会希望引入商业保险机制或成立针对民办教师退休后保障问题的基金,每年办学后的结余可以为此拨出一部分;三,积极探索国际化交流合作,打造办学特色化,增强竞争力。
对广大教师职工而言,最为关心的其实还是自身待遇问题,各地的民办学校创办初期,普遍通过高薪吸引公办学校的优质师资力量,但近年来公办教师的待遇在逐年显著提高,与民办教师的待遇差距在缩小,以育才中学为例,教师工资比公办教师高出不过15%左右。公办教师编制背后的福利尤其是退休后的待遇,又进
一步加剧了民办教师的不公平感与失落感。
“2010年后,优质师资开始向公办学校回流。”在无锡,有无事业编制的身份对教师而言还意味着社会地位的不同,民办教师似乎感觉上低人一等。因此,民办教师普遍期望与公办教师享有同等的待遇,甚至期望“退民返公”或“民有公办”,后者,既可以享有民办的高薪,又可以享有公办的福利。
师资力量流失的情况逐年趋重,据董事会反映,校管中心以“解决编制”定点挖走民办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育才中学累计已经流失了约30名骨干教师,剩下的多是工作两三年的年轻教师。
与育才中学同一年转制的无锡市外国语中学也面临同样的压力,校长田胜龙介绍,学校近年来每年都有七八名教师被公办学校定点挖走,给教学带来很
大的被动。
董事会认为无锡民办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并不健康,主要问题出在民办教育并没有真正被纳入无锡教育一盘棋中统筹规划,而是当做包袱一样被甩了出去,让民办学校自生自灭。除了师资力量流失,民办学校还遭遇了其他一些不公正待遇,比如招生指标遭遇钳制,生源遭遇不公平竞争,“排挤”严重。无锡市近年来推行高位均衡化发展公办教育,每个区打造一所“明星学校”,通过行政手段,将每个区最好的教师调配至“明星学校”,同时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加以扶持。
田胜龙认为,这造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搞乱了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而胡锡昌则认为打造明星学校加剧了生源截留,导致民办学校招生陷入被动,生源质量不高,继而会影响升学率,一步被动,步步被动,形成恶性循环。
对育才中学而言,由于校管中心租赁场地时强行搭配湖滨中学两个班,也导致两个学校之间的矛盾。无锡市原第三中学的校舍很荒唐地出现了一个校区两所学校的现象,两所中学都在校门口挂上了自己的校牌,结果引发“校牌保卫战”,一度还动了手,最终在主管部门的协调下,两所学校校牌并列摆放,这一现象延续至今。
更让育才中学难以接受的是,湖滨中学似乎就快要“鸠占鹊巢”,使用的第三中学校区从原来的高中两个班变为了湖滨中学初中部。
荣智丰要求校管中心解决校舍问题,但一方面校管中心将年租金从140万元涨至170万元,还给出了一个指导意见——湖滨中学要打造一流高中,希望育才中学整体搬走,至于场地问题,民办学校应该自己积极想办法解决。
事实上,为了保证育才中学的长期发展,荣智丰的先生已经准备了上亿元资金准备进一步支持育才中学的校舍建设,无奈的是,教育用地在寸土寸金的无锡属于紧缺资源,一时很难拿到。
场地问题得不到解决,各种矛盾却交织在一起逐步发酵。
罢课事件
2011年10月,在管理上一直坚持自主性的育才中学董事会,由于前任校长的离职,董事会听取了教育界有关人士的建议,聘请了无锡市教育界退休人士刘兴璋担任育才中学新一任校长,聘期一年。
刘兴璋此前曾是无锡市外国语中学的党支部书记,外国语中学改制后,刘兴璋与校长高晓芳被外国语学校董事会沿用,之后一年左右,被辞退。究其原因,记者在采访外国语学校时了解到,校长、书记与董事会关系紧张,群众基础差,年终民意测评,很多教师给校长、书记打零分。
刘兴璋担任育才中学校长后,荣智丰逐渐发现,他似乎并不认同自己的教育理念,因为荣智丰教育国际化的计划在刘兴璋这里遭遇阳奉阴违,迟迟得不到推行。更为严重的是,无锡市曾发文严格禁止乱补课办班收费,禁止组织或变相组织学生校内、校外集体补课和集体自习,更不得以补课名义收费,然而,董事会却发现刘兴璋组织了育才中学800人次的学生进行校外有偿补课,四门学科,向家长收费每学期6400元,比育才中学的学费还要高。
非但如此,刘兴璋还将育才中学的现职老师安排到这个校外补课点上课,每节课给老师五六百元的上课费。“以至于不少家长反映育才中学的收费怎么这么高,一年达到两万多元。”董事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必须介入学校的管理。
校外培训点是一个名叫恒博的教育培训中心,背景复杂,一种说法是有无锡官方背景。据董事会了解,无锡市好多学校的学生都在此补课,教育局长要求董事会必须制止校外补课问题。
校外补课确实成为教师们不菲的外快,胡锡昌调查发现,学校的风气变得让人担忧,“老师跟校领导关系好,可以去补课,关系不好就被排挤,这哪像一座学校?!”几个因素的叠加,让董事会决定介入和加强学校的管理,更为重要的是要推进教育国际化,办国际英语特色班。
董事会与刘兴璋摊牌,制止校外补课。这件事成了“育才事件”的导火索,2012年9月7日,刘兴璋告病回家。
董事会很快意识到触动的是一个团体,而非一个人。一方面,通过校外补课,部分教师已经与学校管理方结成了利益同盟,另一方面,教师们对自身身份问题的普遍关切被利用了。
矛头首先被指向国际英语特色班——初三(13)班,校德育主任进入特色班家长会要求部分家长立即退班,第二天他辞职去了社会培训机构,而初三(13)班的学生遭受其他班级的言语攻击。“为办好特色班,董事会从上海聘请了一名副校长,对上海来的人,教师们有危机感,抵触,最关键的是,有人散布谣言,诋毁董事会搞小班化,以后会裁员,造成了人心不稳。”
事实上,作为无锡市政协委员的胡锡昌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老师的待遇问题,连续两年提案建议成立地方政府牵头、民办学校承担主要费用的民办教师基金,以解决民办教师退休待遇问题,但得不到采纳。在这样的情况下,董事会也曾与保险公司商议开发一个险种,弥补民办教师退休待遇,如果效果好,将作为样本在无锡推广。“可惜,教师们并不知情。”
鉴于刘兴璋不肯主持工作,且聘期到期,董事会不再聘请其担任校长,但学校80多名教师联名要求刘兴璋回校主持工作。此后事态一发不可收拾,一些教师编写并散发《无锡育才中学十问》的材料,向当地政府提出诉求。
10月23日,董事会得知教师将在第二天罢课,立即向派出所、教育局报告,但官方未能采取有效干预。10月24日,校办副主任、教务副主任等寻印刷了近2000份《告家长书》,要求班主任下发给学生带回家,“家长不签字,就不要来上学”。
10月25日教师开始罢课,举牌要求“董事会滚开”、“退民还公”,并组织部分学生走向社会散发传单。国际英语特色班的两名新加坡外教坚持上课,却因此遭到围攻。
罢课持续了两天。这一事件影响恶劣,以至于复课当日,近百名家长要求退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