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四六级被过分看重 教育部门须有断腕的勇气和决心
相比于考场内的“暗战”,考场之外的“助考服务”更是林林总总,可以说无微不至。“1000元包你过关”之类的广告随处可见,从代办报名、辅导培训,到提供作弊工具、找人替考,构成了暗流涌动的“助考黑市”。这些乱象,已严重影响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公信力。
如果仅仅是考试作弊严重、环境混乱,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政府部门加大力度,主考高校尽职尽责,通过考务监管、严肃考纪、整顿秩序等多重手段,足以为四六级考试澄清环境、严格把关。但问题在于,这一考试被过分看重,偏离了既有轨道:有的高校把四六级证书与学位硬性捆绑;有的高校将四六级的通过率当成校际比拼的指标;很多用人单位把四六级分数视为录用依据之一。这种评价标准,演化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指挥棒,使得大多数学生不惜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为四六级证书而奋斗。与此同时,四六级“考试产业”和“考试经济”也因此而繁盛。
有专家表示,在教育主管部门赋予的行政权威之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往往被作为评估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依据,这样一来,高校很难理性看待学生四六级的通过率,不惜牺牲学生利益的做法频现大学校园。记者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的网站看到,该委员会将通过率和优秀率视为“评价学校外语教学的一个参考指标”,但同时提醒慎重使用这些参考指标。可是,在专家看来,高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免将四六级的通过率与优秀率当作评估英语教学的重要指标。“可惜,这个考试早已蜕化为驱使和管理高校的工具,目的与方向的走偏折射出各大高校的无奈。”一位英语老师这样说。
知名教育专家熊丙奇说,四六级考试这种由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考试,或多或少带有行政评价的色彩,不仅干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也会导致学校为避免“脸上无光”而弄虚作假、形式主义,滋生各种乱象。如果四六级考试是社会化考试,由社会中介机构组织,不限制报考资格,代报名服务岂会甚嚣尘上?另外,如果四六级考试不被赋予英语能力评价之外的其他功能,比如挂钩毕业、求职等,还会有多少考生会对此费尽心力?他认为,各种乱象久难治愈的最大阻力源于行政“绑架”。四六级考试的权威性,来自于行政赋予,而非市场竞争;它的必要性,更多是基于上层决定,而非主体判断。因此,只有推进四六级考试的社会化改革,才能让这一考试回归英语评价的本质,杜绝权力寻租的可能,也才能让代报名这样的闹剧真正收场。
严肃考试不应成为牟取暴利的买卖,教育改革更不能被部门利益所羁绊。改革考试制度,推进教育评价从行政评价到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的转变,教育部门须有断腕的勇气和决心。
推荐阅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