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十年:看高校自主招生发展之路【3】--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回望十年:看高校自主招生发展之路【3】

2013年03月26日09:31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据知情人士透露,广州如今有重点中学正与省内的“985”大学洽谈共建合作培养班级,若谈成,将有望在广州的中学内开展高校的“订单式”培养班。

  毋庸置疑,这些创新的招考方式使“试水”十年的自主招生在普通高考之外撕开了一个“口子”,让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不必非要挤高考独木桥。据统计,2012年获得北大、清华自主招生录取资格的学生占两校拟招生总人数的61.6%,共3707人。

  对此,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颖民认为,在高校人才观的嬗变中,中学能够更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以及个性教学的突出,而不再是千篇一律。“我相信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而不拘一格选人才的人才观念也会最终被推广。”

  弊端显现

  培训班一天要价上千元

  然而,虽然自主招生选拔的渠道变多了,路子变活了,但也带来了问题——市场上浮现各种利用自主招生考试“吸金”现象,考生家长趋之若鹜。

  各种有关自主招生的书籍非常畅销。记者发现,几家网购网站上自主招生考试的教辅书将近500种,价格从5元到300元不等,其中“真题”类材料将近230种,一本名为《2013复旦大学自主招生试题》的真题集月销量超过60,平均一天就卖出2本。

  再比如高校联盟交战后,自主招生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一些培训团队甚至一天要价千元。今年,深圳某中学高三学生小谢就花3000元上了两天的培训班,该培训班自称专家是北大附中参加往届自主招生考试改卷的老师,带着“真题”而来。

  小谢还告诉记者,像他花高价上培训班的同学大有人在。“通过深圳自主招生笔试名额的也就200多人,而我上的这个培训班就招收了70位学生,后来该机构到东莞也开了一个60多人的班。”

  “国内高校自主招生的发展走入尴尬境地,是由于其依在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旧有体制之下。”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增俊指出,当前国内自主招生考试联盟与美国常青藤联盟等国外联盟不同,国外高校虽然参考学生SAT(美国高考)成绩,录取时却不仅仅看分数,而是综合考量学生的能力水平,此外,联盟学校间的招生也不会相互影响。

  “要改变这种现状有待于高考改革,使高校招生回到真正的自主招生上来。”冯增俊说。

  也有人指责自主招生出现城乡不公平问题。部分试点院校高校提出生源所在地中学为省、地区、直辖市重点中学,无形中把农村和西部贫困地区的学生排除外。

  记者发现,参加自主招生的农村考生大都是县级及以下中学推荐参加的,而校荐名额通常仅有1-2名。虽然近年来,碍于舆论压力,教育部强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应向农村地区中学或考生适当倾斜。但有教育工作者认为:“所谓向农村倾斜的招生比例,对于教育公平起不了作用,没有改变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竞争不公平的现状。”

  ■对话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应打破自主招生与高考的嫁接

  南方日报:自主招生推行十年,从单招到三大联盟“厮杀”,您怎么看?

  熊丙奇:我国自主招生高校联盟现象,对于改变各校“各自为政”的乱象,是有进步意义的,但在推进高校联考过程中,却演变成了高校集团“圈地抢生源大战”。

(责任编辑:许博、熊旭)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