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 马海燕)“真正的科研需要兴趣和坚持。诺贝尔奖从来不是计划出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科学家的目标不是得奖,而是做好的科学。”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著名结构生物学家布莱恩·科比尔卡这样告诉慕名采访的中国记者。
科比尔卡16日下午在北京清华大学为500多位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作为新科诺奖得主,他几乎一夜成名。外界看到了笼罩在他身上成功的光环,却鲜有人知其背后的努力和汗水。
科比尔卡从事的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就在他研究关键时刻,为其提供科研经费的基金会撤销了资助,这对他的研究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但其供职的斯坦福大学及另外一家基金会被他的坚持所打动,为其提供无条件资助,最终证明他的坚持是正确的。科比尔卡说,“我始终对我所从事的研究充满兴趣,我始终坚持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他强调,真正的科研离不开坚持和兴趣。因为成功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经历无数失败后,才能最终迎来成功。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兴趣的驱动,很难坚持到最后。
科比尔卡告诉记者,真正做科学的人其实不在乎他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而在乎其所从事研究工作的质量。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一些年轻人往往过分注重论文数量,而缺乏将研究长期进行下去的兴趣。科学研究不应当以论文为重,更重要的是考虑其研究价值。
他举例说,他在斯坦福的实验室同时招聘了两个人,一个清华博士发表了很多高质量的论文,另一个年轻人没有那么多论文,但他在做一项开创性研究,这两个人都很有价值。他建议学生不要整天想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而是扎扎实实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坚持走下去。
在获诺奖前,科比尔卡就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慧眼识英才”聘为客座教授。尽管获诺奖后事务性活动很多,很多科研计划都因此推后,他仍两度到访清华,为他在清华的实验室招研究人员、为学生做学术报告、与教师们见面。“我不仅仅只是一个客座教授,我来清华是要真正做事情的。”
科比尔卡认为现在中国太强调“海外经验”,其实在中国也可以学到最好的知识,不一定非要到国外去。他将会用自身的行动向大家证明,想要学到最好的知识,不一定要出国。目前科比尔卡的团队在清华大学拥有一个实验室,正在招收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博士后。未来他将把在清华和斯坦福的实验室统一管理,通过视频电话让学生相互讨论、实现互访,有效地指导每一个人。
科比尔卡说,智慧只是拿诺奖的一部分,创造力、直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更重要,坚持、永不放弃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