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觉得钱越多越幸福,我觉得那未免太庸俗了
解放周末:以您名字命名的 “隆平高科”上市后,曾有权威机构评估您的身家达到了1008个亿。对这个数字,您有什么感觉?
袁隆平: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是个大包袱!有的人觉得钱越多越幸福,我觉得那未免太庸俗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幸福绝不是用钱能衡量的,钱也买不到幸福。追求金钱只能让人获得物质上的享受,我不追求这个。我对那些豪华的东西不感兴趣,我穿的衣服都很便宜。
袁隆平秘书辛业芸博士插话:袁老师的衬衫大多是几十块钱的。
袁隆平:我也不喜欢吃大鱼大肉,我在饭桌上最离不开的就是米饭和五谷杂粮。我最爱吃的就是米饭。
解放周末:现在一些人一提到幸福,总觉得两个指标很重要,一个是利,还有一个就是名。您获得过很多荣誉,这些荣誉会不会让您感到更幸福?
袁隆平:如果说人完全不需要名利,那是假话,但我认为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了,人不能为了追求名利而活着。乐观一点、豁达一点,不要为小事情发愁计较,更不要为了追逐名利而花心思,否则稍微有点挫折你就受不了。
至于荣誉,它不是炫耀的资本,也不意味着 “到此为止”,在我看来那只是一种鼓励,鼓励你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当年,听说要用 “袁隆平”命名一只股票时,老伴邓则不乐意了, “你说今天 ‘袁隆平’涨三分,明天 ‘袁隆平’跌两分,多难听啊。”
老伴懂他,最知道袁隆平对赚钱这件事从来不上心。
“我不是做生意的人,更不愿意当官,对股票也不感兴趣,我平生最大的兴趣就是研究水稻。”对于人家要给他的 “隆平高科”董事长一职,袁隆平坚决拒绝。
在袁隆平的幸福观里, “财富”从来不是一个指标。
年轻时,他靠一双脚走路下田搞科研;十几年前,他“奢侈”地买了一辆摩托车;在被评估机构宣布身家达到千亿后许久,他才 “跟上形势”,买了辆私家车,也只是5万多元的国产小轿车。
他不讲派头,不追名牌。袁隆平的穿衣原则只有一条,那就是朴素大方。每年去海南三亚培育水稻时,他都要买上好几件四五十元钱的衬衫,他还总和身边人 “推销”, “这样的衬衣好得很,美观大方,又透气,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他最贵的衣服是到北京领国家最高科技奖之前,经不住同事劝了半天,才买的一套七八百元的西装。
名声远扬的袁隆平曾接到过多家国际机构向他抛出的 “橄榄枝”,联合国粮农组织还曾在上世纪90年代以每天525美元的高薪聘请他去其他国家工作,但都被他一一谢绝了。他说: “如果只为了钱,我早就到国外去了,但我认为中国这么一个大国,这么多人口,粮食始终是头等大事,我在国内工作会比在国外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袁隆平的幸福观里,也没有对 “功名”的追求。
上世纪90年代,湖南省曾三次推荐袁隆平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可他三次都落选了。
“有人说我落选比人家当选更引起轰动,也有人为我打抱不平,但我认为没当成院士没什么委屈的。”袁隆平很是淡然: “我搞杂交水稻研究不是为了当院士,没评上院士说明我的水平不够,应该努力学习;但学习的目的还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而不是为了当院士。”
对于名利,袁隆平有他自己的辩证法:把名利看得淡一点,就不会为名利所累,就不觉辛苦;把名利看得太重,甚至为了名利而生活,就会有负担。
有一位普通农民,年轻时对饥饿有切肤之痛,后因种植杂交水稻而一举改变了缺粮的状况,为了表达对袁隆平的感激之情,他写了一封信请求袁隆平给他提供几张不同角度的全身照片,说要给他塑一尊汉白玉雕像。
在回信中,袁隆平这样写道: “谢谢你的好意,请你务必不要把钱浪费在为我塑什么雕像上,我建议你把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去。请你尊重我的意见,并恕我不给你寄照片。”
尽管袁隆平再三拒绝,但那位朴实的农民还是为他塑了一尊像。有人问袁隆平见过那个雕像吗,他浅笑答道:“我不好意思去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