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冰室合集删去部分重现
档案规模媲美小博物馆
袁世凯、冯国璋、孙传芳、康有为等与梁启超有关的民国政坛风云人物影像,在预展现场黑白电影胶片背景板上一一呈现。这些人与二十世纪时局重大事件息息相关。藉由“南长街54号”藏梁启超用各种精美信笺书写的信札、手稿,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风貌依稀可见。这些档案横跨1904年至1928年的历史,描述了动荡年代里的个人和民族命运。
其中,梁启超手书于1916年的《袁世凯之解剖》,用犀利的笔锋揭开袁世凯的画皮,列举其七大缺点,层层剖析使得对袁世凯存有幻想的人彻底明白,袁世凯再也不能继任总统,倒袁之后,中国人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林志钧在上世纪30年代编辑《饮冰室合集》时,大约因梁启超所指者大多仍健在,而故意将人名隐去,并将某些内容稍作删节。现场展出的这本手稿则再现了出版物中已被删隐的内容,令人清晰感受梁启超当年的义愤。
“声援五四运动电报”、“退出进步党通告”、“讲学社简章”、“与袁世凯书变更国体之论”,以及涉及梁启超与清华大学、中国银行、司法储才馆、京师图书馆等单位诸多渊源的丰富的档案史料,对民国初年的诸多历史细节作出全面解码,如果有买家整体打包竞买,简直可以开办一个小型博物馆。
近千件档案
单件分散零拍令人唏嘘
令人遗憾的是,拍卖方宣布,这次送拍的包括文献史料和梁启超用过的手杖、书架、写字桌在内的近千件档案,采取分散零拍的方式进行拍卖。
“这是档案送拍人、梁启超胞弟梁启勋后人的意愿。”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副总经理谢晓冬表示,档案送拍人之一是原来居住在南长街54号的梁启勋长外孙孙军,而这批档案产权分属梁启勋不同的后人,每个人的期望值不同,在与对方派出的代表商谈后,确定了这种拍卖方式。谢晓冬说,如果整体拍卖无人应价,会导致流拍,送拍人就拿不到钱。
为何担心整体拍卖无人应价?谢晓冬表示,虽然有四五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曾前来接洽,但这些单位大多倾向于收藏其中一部分档案。截至昨天,也没有接到哪一家准备行使优先购买权的通知,他们很可能会就感兴趣的重要拍品直接参与现场竞拍。分散零拍的方式意味着,这些档案已经没有可能被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整体收藏。
“这份手稿,每页都是手书的,估价120万元至180万元,真不贵。”预展现场,一位观众指着一本21纸、42页的梁启超手稿《袁世凯之解剖》对同伴说。尽管整体估价在5000万元,但全场档案中,许多单品的估价只需几十万元。
“张大千一副好点的册页都要8000多万元,这场拍品估价确实不贵。”一位来自福建的资深藏家说,自己曾在一场拍卖会上出价4000万元竞买弘一法师两副对联,最终还是被对手以6000多万元拍走。这次的梁启超专场拍品由于叙述了一整段连贯的历史,他感觉历史价值更胜一筹。这位藏家对分散拍卖的方式也表达了遗憾:“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历史是历史,市场是市场,很难两全。”许多观众持同样观点,一位从事文献学辑佚工作的观众认为,散落到民间的文献安全很难保障,这种散佚无疑会给文献学研究中的辑佚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
散作满天星容易,但拍卖过后,这些散落民间的史料想要再聚首就难了。对此,谢晓冬认为,历朝历代有许多文物都是通过民间流传方式保存下来,而且分散拍卖能够让更多藏家分享这些尘封往事和隐秘细节,有利于发挥文物的教化功能。“如果一个藏家拍走了,其他人就再没机会亲见这段历史了。”他说,鉴于拍卖后难以再集中梳理,从文献保护的角度,匡时已在10月份联合中华书局将档案中最重要的内容影印出版,以供学界讨论与研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