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首页

教育投入,4%只是及格线

    编者:2012年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达到4%。2万亿的教育投入怎么用、怎么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也有人大代表指出,4%的教育投入只是一个及格线,仅满足了基本需求,还没有满足充分需求,教育投入仍需进一步加大。
    目前,我国的教育难题还有很多,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校际之间的差距,实现教育公平,仍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我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解决难点热点问题,往往涉及多方利益,破解难度加大,教育必须进行持续性、系统性改革。

怎样用好2万亿?

    对教育经费使用一定要严加监管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对4%使用的监管方面,教育部门是高度重视。比如说我们准备在大学要增加一个总会计师职位,这就是具体在教育经费的监管,特别是高等教育、特殊领域的经费使用的一个具体人事政策。总会计师首先是按照财务规章来办事,他们对法律的原则、对制度负责。详细>>>
    后4%时代要减少教育经费浪费
    比投入不足更令人痛心的是教育开支浪费,过多投入于名牌大学。名牌高校本身具有很强的筹资能力,无需财政巨额投入。对高校过量的财政投入,在某种程度上还扭曲了学校的价值取向。而在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主管部门权力太大,校长们职能被虚化,热衷于抢夺优等生、创办装点门面和利用关系的示范学校和示范班,难以安心从事教育普及和改善教育质量方面的改革。为减少教育开支浪费,必须改革现行教育体制。详细>>>
    “4%”应向教育均衡发力
    来之不易的“4%”该如何发力?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精义,均衡之下,孩子才有就近入学可言,老师才能安心教书育人,校园才会成为真正的乐园。因此,面对教育资源失衡问题,不该搞锦上添花,而应雪中送炭,尽快补齐薄弱学校的办学短板,适当提高偏远地区教师的待遇。这是民心民意,更是当务之急。详细>>>
    要重视提升教育投入的使用效率
    要重视提升教育投入的使用效率,做到公平与效益兼顾。周洪宇说,“教育发展到今天,由于机会空前增大,基本实现了愿意读书的人都有书可读。今后要把质量和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代表强调:“提高效率,重要的是要让资金投入更好地适应教育规律。行政管理部门应更多地放权,从大量管审批改为审计监督,进一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详细>>>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让贫困学生读得起书是最根本的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要从起点抓起,别的暂不论,先从解决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交通费入手,让他们顺利地跨入大学校门,何尝不是一种起点公平。这些年,我们没少听说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因负担不起家庭所在地到被录取院校之间的交通费犯愁的事;有的家长则担心交不起高额学费、负担不了子女四年的生活费用,建议子女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详细>>>
    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当务之急
    朱永新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代表民进中央作大会发言时说,促进教育公平,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县区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首先让同一个地区的孩子尽可能接受均等的教育,再逐步在省市和全国范围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第一,转变教育政绩观,把推动县区范围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作为保障社会公平的重大举措。详细>>>
    叶飞帆:统一高考有利实现教育公平
    “恢复实行全国统一的高考,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叶飞帆代表建议,实行全国统一的考试时间和试卷,阅卷则可以根据全国统一的评分标准由各地分别实施,以降低高考成本和风险,促进公民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平等。与此同时,在对统一高考结果进行科学合理分析的基础上,更为科学地执行给基础教育不发达地区的考生加分是一项应该长期执行的政策。详细>>>
    增加优质教育资源 促进教育均衡
    龚克强调,国家必须从增加优质资源入手,在今后10年左右时间形成一批优质的教育资源供给百姓,力争使供需关系有明显改善。“教师流动是促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周洪宇建议,“首先要实现教师配置的均衡,改变目前的教师管理体制,将教师从校管变为区管,实现区域内教师的可自由调配。对优秀教师给予政策倾斜等,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逐渐弥补城乡鸿沟。”详细>>>

改革“坚冰”如何打破?

    教育必须进行持续性、系统性改革
    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司长宋德民说,今后几年,教育部“1号文件”都将是关于改革的文件,“当前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解决难点热点问题,往往涉及多方利益,破解难度加大,教育必须进行持续性、系统性改革,以回应百姓关切。”2013年教育改革将继续围绕高考、减负、教育公平、研究生质量等难点热点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无疑是百姓关切的最大难点热点,据了解,今年将研究制定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还将研究提出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实施办法。详细>>>
    袁振国:改革的成败取决于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指出,改革的成败取决于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随着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入,深层次矛盾也不断凸显。认识不到位、政策不配套、改革动力不足成为影响改革深入的主要挑战;各自为阵,各方面利益难以平衡,利益相关方的改革积极性欠缺则是最为现实的阻力。详细>>>
    教育改革期待"去伪存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项贤明指出,教育领域存在诸多真问题与伪问题,比如始终困扰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国际高等教育同行眼中,便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在国际教育界,世界一流大学“谁说了算”,无可定论。“很多教育问题根本没有搞清楚是真问题和假问题,也有很多问题是真问题得出假结论,因此耽误教育改革和发展。”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劳凯声说。详细>>>
    要完善顶层设计 与社会问题同步推进
    “教育改革要跳出教育系统内部改革的窠臼,真正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教育改革不可能单兵独进,必须与相应的社会改革同步推进。”周洪宇说。针对“异地高考”政策,周洪宇认为,教育改革应适当超前于户籍制度改革,比如,各地政府要科学统计进城务工子女人数,根据本地的教育资源和承受能力,统筹纳入到经济发展计划中去,并通过积分制等方式,寻找到一个妥善的、操作性强的突破路径。详细>>>

视频播报
教育部:4%!2012年教育投入首次达标

相关评论
人民时评:城门洞开等于教育公平吗
    应该鼓励城市善待外来务工人员,同时也应意识到,变相鼓励乡村儿童涌入城市接受教育,并不等于真正的教育公平,更不等于公共资源的阳光公平普照。相比全国约5000万的留守儿童以及更多的乡村孩子来说,50万也仅仅是杯水车薪。只有中国的乡村与城镇,都能拥有更好的公共资源特别是教育资源时,人们才不会为了孩子的未来背井离乡。详细>>>
教育投入,咋这么难(图)
    为何教育经费4%的基础线如此难以落实?百业勃兴的国家,处处都需要花钱,教育虽贵为百年大计,却也总是被“百年”所累。道理谁都明白,实际操作上,因为教育的投资周期过长,收效难以短期量化,总是在口头上得以大力发展,实际上却容易被搁置,为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让路。这是现实考量的无奈,也是长远发展的忧患。详细>>>
“零择校”不是教育公平与均衡的终点
    整体上看,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具有公平与均衡的基本特性。一些地方为实现这一目标抓住按权择校和按钱择校这个牛鼻子,无疑是抓住了关键。在目前教育资源很不均衡的情况下,采取“零择校”这样的强制措施避免择校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解决当前因择校滋生的诸多社会问题,但“零择校”不是教育公平与均衡的终点。政府部门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从公共政策入手,进一步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详细>>>
追求教育公平不能“权力优先”
    近日,在一场广州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王东表示,要逐步收回公务员子女学前教育的特权。“舐犊之情”人皆有之,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是为人父母者的应尽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务员群体为子女谋求良好的受教育机会,作为人之常情,的确无可非议。事实上,既然优质的教育资源总是有限,假如所有人都可以使出浑身解数、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却非要公务员子女礼让为先,甚至靠边站,恐怕也难言公平。详细>>>
代表委员建言
央视名嘴呼吁高考公平 北京大学不是北京人大学
    全国人大代表、央视名嘴@张泽群(河南省郑州人)在谈到高考时,感叹河南考生遭遇不公,“河南孩子伤不起!谁规定我们必须多考100多分才能上一本?凭什么要吃这个亏?”“我们有172位人大代表,一定要为河南考生呼吁!就算解决不了,最起码让时代关注!”张泽群在微博中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主要生产资料。我们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教育资源的分配不能最大公平,至少得公允。详细>>>
河大校长娄源功第六次提案“均衡高等教育资源”
    今年,政协委员娄源功第六次带“均衡高等教育资源”的提案上两会。河南一亿人口的大省,没有一所“985”高校,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没一所中央财政直接支持的高校。娄源功说,近年来,国家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进展很大,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也即将实施。即使如此,河南还不是高等教育强省。详细>>>
中南大学校长建议高校后勤改革改善学生住宿
    张尧学说,目前高校实行的学生宿舍收费标准是十多年前定的,而当前房价却翻了很多番,现在学校的收费依然没变,这样造成了投资这个产业的很多企业以及高校的后勤集团有很大压力。张尧学认为,国家应该拿出一些补助。因为现在教育经费支出已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也有钱了,国家拿出一部分补助可以使学生的生活更好一点,而且高校的发展也会更顺一点,所以我提了这么两个提案。详细>>>
学生们在万载一小的新校园里玩耍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