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發布——
職業教育改革轉向何方
“《意見》破除了‘矮化’‘窄化’職業教育的傳統認知,直擊改革實踐中的難點痛點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觀點、新判斷,極具理論與實踐價值。”在12月27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如是說。
陳子季口中的《意見》,即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意見》強調,堅持以教促產、以產助教、產教融合、產學合作,延伸教育鏈、服務產業鏈、支撐供應鏈、打造人才鏈、提升價值鏈,推動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產業結構相匹配的現代職業教育結構和區域布局。
《意見》的發布,對於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釋放了什麼信號?將政策落實於行動,還要注意什麼?
職業教育不是單純的就業教育,也不是“低層次教育”
陳子季用五個“轉向”闡釋政策所釋放的信號——職業教育功能定位由“謀業”轉向“人本”,更加注重服務人的全面發展﹔改革重心由“教育”轉向“產教”,更加注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場域由“區域”轉向“全局”,更加注重支撐新發展格局﹔發展路徑由“分類”轉向“協同”,更加注重統籌三教協同創新﹔辦學主體由“單一”轉向“多元”,更加注重社會力量參與。
職業教育是促進就業的重要途徑,但絕不是單純的就業教育。《意見》重申了職業教育的定位,就是要服務人的全面發展,建立健全多形式銜接、多通道成長、可持續發展的梯度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讓不同稟賦和需要的學生能夠多次選擇、多樣化成才,這對扭轉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鄙視,消解職普分流帶來的教育焦慮有重大作用。
“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必須堅持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才能使類型定位更加清晰、發展趨勢持續向好、社會評價穩步提升。”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表示,近年來,通過各方面努力,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大幅增長,中職、高職學校每年為國家培養約1000萬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中職、高職學校在人才培養規模上,已分別佔我國高中階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陳子季還強調,職業教育不是“終結教育”,也不是“低層次教育”,更不是“淘汰教育”,而是一種特色鮮明的教育類型,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既可以升學,也可以就業,還可以先就業再升學,最大程度拓寬學生多樣化、多途徑成長成才通道。“未來,我們要持續拓展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空間,支持地方進一步創新,如支持高水平大學聯合重點行業企業招收在生產一線有一定工作經歷、特別優秀的高職畢業生,以校企合作項目制方式培養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
將職業教育與產業轉型、區域發展捆綁在一起
探索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新模式、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是本次政策的亮點與重點。
陳子季表示,探索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新模式,是改革的基座。要圍繞國家區域發展規劃和重大戰略,選擇有迫切需要、條件基礎和改革探索意願的省(區、市),在產教融合、職普融通等方面改革突破,以點上的改革突破帶動面上高質量發展,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經驗新范式,優化有利於職業教育發展的制度環境和生態。
“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是改革的載體。”陳子季強調,《意見》直面產教融合中的堵點問題,提出了建設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制度設計,將職業教育與行業進步、產業轉型、區域發展捆綁在一起,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創新良性互動機制,破解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匹配度不高等問題。
“一方面,支持省級人民政府以產業園區為基礎,打造兼具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促進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功能的產教聯合體,成立政府、企業、學校、科研機構等多方參與的理事會,實行實體化運作,集聚資金、技術、人才、政策等要素,有效推動各類主體深度參與職業教育。另一方面,優先選擇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支持龍頭企業和高水平高校、職業學校牽頭,組建學校、科研機構、上下游企業等共同參與的跨區域產教融合共同體,匯聚產教資源,開展委托培養、訂單培養和學徒制培養,面向行業企業員工開展崗前培訓、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建設技術創新中心,為行業提供穩定的人力資源和技術支撐。”陳子季說。
對此,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有自己的實踐探索。黨委副書記、董事王銨介紹,中車聯合高水平高等學校、職業學校共同牽頭,在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率先組建學校、科研機構、上下游企業等共同參與的跨區域產教融合共同體,積極構建新體制、形成新模式、探索新機制,為軌道交通裝備行業“數字化、高端化、多極化、國際化、協同化”發展,提供充分高效的技術、人才支撐。
打造一批核心課程、優質教材、教師團隊
提升職業學校關鍵辦學能力,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等,也是《意見》提出新階段職業教育改革的一系列重大舉措。
“圍繞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的亟須專業領域,組建一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核心能力建設專家團隊,打造一批核心課程、優質教材、教師團隊、實踐項目,遴選一批國家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在線精品課程和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做大做強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擴大優質資源共享,服務全民終身學習和技能型社會建設。”陳子季點出了提升職業學校關鍵辦學能力的重點所在。
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委主任荊洪陽表示,天津市將進一步加強關鍵能力建設,完善工匠之師培養體系建設,統籌推進教材和課程建設,建設一批師資培養培訓中心、課程開發中心、紅色職教思政育人場館和教學改革實踐中心。
“同時,要依托頭部企業和高水平大學建設一批國家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推進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指導各地制定省級‘雙師型’教師認定標准、實施辦法。”陳子季透露,還要啟動高水平實踐中心建設項目,通過政府搭台、多元參與、市場驅動,對地方政府、企業、學校實行差別化支持政策,分類建設一批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真實生產和技術服務功能為一體的公共實踐中心、企業實踐中心、學校實踐中心。
從點、線、面抓落實
如何落實政策?陳子季給出答案:“將從點、線、面三個方面抓落實。”
——點上突破,支持有基礎、有意願的地方先行示范,打造樣板。2023年年初,先選擇10個左右省份,建立部省協同推進機制,“一省一案”編制落實方案,“一省一策”給予差異化支持,“一省一台賬”逐項推動落實,同時,梳理經驗、總結規律,形成區域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政策“工具箱”並推廣應用。
——線上提升,圍繞辦學能力的關鍵條線,推出一批關鍵政策和重點項目。一方面,分別推出專項工程計劃,推出一批引領職業教育領域改革的國家級項目。另一方面,針對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等地方“不敢碰”“不好講”的難點,在國家層面出台政策,向社會傳遞信號、給地方提供支持,引導基層大膽試大膽闖。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用好《意見》的政策紅利。在機制上注重考核,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將發展職業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作為考核下一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重要內容。在制度上注重激勵,如將職業教育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預算內投資、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的支持范圍,支持職業學校提升能力﹔企業舉辦的非營利性職業學校,可參照同級同類公辦學校生均經費等相關經費標准和支持政策給予適當補助﹔對參與聯合體、共同體建設的普通高校,在平台建設、招生計劃等方面給予專項支持。
(記者 晉浩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