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一所山村中學的半年嬗變

2022年12月21日08:36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所山村中學的半年嬗變

   春節后,對小學六年級學生摸底調查,全鎮隻有46人願意留在鎮裡讀初中,很多人都認為學校再過兩年就辦不下去了。然而到9月份開學時,學校招收初一新生298人,附近鄉鎮還有不少家長想把孩子送過來上學。

   到底是什麼促成了這樣“天差地別”的變化?初冬時節,記者來到重慶市萬州區白羊鎮魚泉初中一探究竟。

  農村鄉鎮面臨“中學困境”

   戶籍人口超過5萬人的白羊鎮,是一個離萬州城區1小時車程的山區鄉鎮。建校近80年的魚泉初中,是全鎮唯一的初級中學,鼎盛時期在校學生超過3500人。像許多農村中學一樣,魚泉初中這些年也面臨著教師和生源流失的問題。

   “還是‘人往高處走’。”到魚泉初中已經13年的英語老師趙靜說,這些年學校確實也在發展,但與城區“好學校”的差距還是越來越大。與硬件方面的差距相比,她更在乎的是“軟件”。“一個鄉鎮就這麼一所學校,很容易成為‘信息孤島’。”趙靜每次備課都希望多參考一些資料,在魚泉初中能找到的資料太少,隻能請那些在城區當老師的大學同學幫忙。“總是找同學要教學資料,多少還是有點傷面子,直接‘躺平’又怕耽誤這裡的孩子。”

   1995年到魚泉初中的數學老師胡仁軍,講課很受同學歡迎。但像趙靜一樣,胡仁軍也有很強的危機感:“學習交流少,觀念更新慢,不熟悉現代化教學,主要還是吃老本。”身邊的同事一個個“人往高處走”,堅持留下來的教師還承受著另一種壓力。“大家認為真正有水平有本事的都走了,對學校的認可度下降,對學校老師的評價也變了。”胡仁軍認為,這種無形的壓力,也加速了“人往高處走”。

   萬州中學黨委書記、校長程素芳,初中就畢業於魚泉初中。萬州中學是重慶市的重點中學,這些年程素芳不斷加強兩校間的結對幫扶,但似乎無法改變魚泉初中“走下坡路”。“一個5萬多人的鄉鎮,如果連一所初中都保不住,農村家庭的教育負擔會明顯加重,對鄉鎮的發展也有影響。”程素芳說。

  優質校主導區域教育“城鄉一體化”

   要留住學校,就要留住生源﹔要留住生源,就要辦好學校。怎樣才能讓魚泉中學“止跌回升”?經過多方論証,萬州中學從今年3月開始全面托管魚泉初中,魚泉初中成為萬州中學集團化辦學的一部分。

   跟“結對幫扶”不同,這是由萬州中學主導的兩校“城鄉一體化”。“以前搞結對幫扶,我們只是定期派老師到魚泉‘傳幫帶’。現在魚泉是我們的一個校區,無論是校風校訓等文化建設,還是師資隊伍、軟硬件建設和教學管理,都要逐漸實現‘一體化’。”程素芳說。

   萬州中學在所有校區同步推進青藍工程、領雁工程、礪金工程和支教工程,跨校區開展師徒結對、新教師培訓,利用名師工作室為教師提供學習交流、研學研討機會,為一線教師搭建講學、游學、訪學平台,激勵引領教師“成名成家”。

   “《花生成長記》課堂設計環環相扣,對勞動者的贊美真情流露,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啟示水到渠成。”5月12日,來自魚泉初中的於紅蓮教師,站上了萬州中學集團首屆班會課觀摩比賽的領獎台。聽到專家點評,於紅蓮格外激動:“好多年沒走出校門了,沒想到托管才兩個月就能有這樣的機會。”

   接到觀摩比賽通知后,於紅蓮根本沒准備報名,“不敢參加,怕丟臉”。校長龍紹華一邊游說她參賽,一邊組織團隊共同“磨課”:龍紹華負責指導普通話和課堂上的角色轉換,屈盛杰老師開始制作課件,胡人軍老師仔細准備教具,副校長魏光祥組織德育教師評估課堂效果……“以前都是單打獨斗,從這次《花生成長記》參賽,可以感受到學校的變化。”於紅蓮說。

  建“農家門口好學校” 搭“農村師生大舞台”

   龍紹華和屈盛杰等12名骨干教師,是萬州中學根據魚泉初中的教師結構,在本部經過層層選拔后委派到魚泉初中的。胡人軍最先感受到的不同,是這12名“外來者”的作息時間。他們幾乎每天早上6點以前到校,晚上11點以后離校。無論是教學還是管理,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反復“磨”。

   趙靜現在能隨時進入萬州中學的教學資源庫了,她還被邀請到萬州中學本部舉辦講座,分享鄉村中學英語教學的特點和體會。為了保証課堂效果,趙靜以前自己購買了擴音和播放設備。程素芳和龍紹華來聽她的課后不久,學校就給他們統一配備了“小蜜蜂”。萬州中學還為所有同學統一辦理了校園卡,為所有教師統一辦理了停車卡。本部的圖書館、展覽館、資料室和食堂,面向所有校區的師生開放。

   萬州中學托管魚泉初中時,馮潔正在魚泉讀初三。從那時起,他們每周都有機會和本部初三的同學一起學習,高中也如願考入了萬州中學。今年進入初三的錢紅霞,原計劃小學畢業后就“進城”,后來因為家裡兩位老人接連生病,隻能留在魚泉讀初中。“聽到萬州中學托管的消息后,我們家的人都激動了好多天。”這個“做夢也不敢那麼想”的變化,讓錢紅霞覺得自己離“中考夢想”更近了。

   汪承炫從小對播音主持很著迷,全家人都准備讓他小學畢業后進城“尋找更大的舞台”。聽說萬州中學要托管魚泉初中,才決定讓他留在鎮裡讀書。讓汪承炫特別開心的是,魚泉新開設的15個學生社團中,正好有一個播音主持社團,還請了大學播音主持專業的輔導教師。在社團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汪承炫這學期還進入了萬州區中小學生演講比賽的決賽。“周末我經常去萬州中學的科技館和體育館參加活動,我們現在擁有一樣的舞台。”汪承炫說。

   “與‘以強帶弱’相比,集團化辦學能夠更充分地實現各教育集團內部的優質資源共享,推動區域內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基礎教育各學段有機銜接。”萬州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王智勇說,萬州正逐步在全區推廣集團化辦學,建好農家門口的優質學校,搭好農村師生的成長平台。

   (本報記者 張國聖 李宏 黃漢鑫)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