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農民院士”朱有勇:旱種水稻能“上山”

2022年04月10日08:0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正是春耕春種的最好時節。

對雲南省南部山區的村民來說,今年的春耕有些“新鮮”——長期種植旱地作物的他們,要在山上嘗試種植水稻。

水稻上山,這一“水稻旱種”的顛覆性技術,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的最新農業科研成果。

過去30多年裡,朱有勇帶領團隊研發的農業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虫害技術,可減少60%的農藥使用,並使農作物增產20%至30%,造福了上億農民。2015年,中國工程院確定雲南省瀾滄縣作為院士專家科技扶貧點。時年60歲的朱有勇來到瀾滄縣,深入群眾融入群眾,讓科研成果在田間地頭開花結果,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農民院士”。

雲南屬山地高原地形,高山大川交錯密布。“雲南山區沒有田隻有地,水上不去,這些地方的農民必須到市場上購買口糧,他們的糧食安全存在很大危機。”朱有勇說,“我們研發了可以把水稻種在旱地上的顛覆性新技術,解決了千百年來水稻隻能種在水裡的問題,讓旱地上種的水稻也能像在水裡面一樣產生分蘖,提高產量。”

“農民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朱有勇介紹,水稻“上山”的技術改變了傳統水稻一定要種在水裡的概念,可以把山上的旱地變成稻田,從而保証了山區農民的口糧供應,保障了糧食安全。他說:“這種方式種出來的稻子,跟水田裡種的稻子的產量一樣,質量上還略有提高,香味更濃。”

“將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化作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是農業科研工作者的光榮使命。”朱有勇表示,他和團隊把科研成果帶到田間地頭,就是為了讓農民第一時間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豐碩成果。

從農民子弟到“農民院士”,朱有勇真正將論文寫在了希望的田野上,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興農報國的初心和使命。

(本報記者 羅 旭)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