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暑期老師都在忙什麼?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

——大學老師篇

孫競 實習生曹雯
2019年08月28日09:48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鶴發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老師經常被比作園丁,那是人們在贊譽其辛勤育人的品格。不過,現在教師們的長假,也著實令不少人“眼紅”。綠樹蔭濃夏日長,暑假裡老師們都去哪兒了?又都在忙些什麼?本期推出大學老師篇《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

北林教授欒曉峰:“明察”與“暗訪”步履不停

暑假,這個教師職業特有的“福利”,讓不少人欽羨不已。對於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欒曉峰來說,這個“福利”必須用到極致。

剛剛結束了青海西寧的考察之旅,馬上就將踏入小興安嶺的森林濕地,欒教授在北京休整僅有的兩天,被我們“逮”住了。

他所在的自然保護區學院位於北京林業大學主樓11層,在假期中仍不時有學生來來往往。“我們學院的老師們,此時大多都在野外調查或做實驗,學生們也都隨老師在野外或校內積極開展相關的工作。”欒曉峰說。

自然保護區學科的研究方法,除了室內實驗及查找文獻資料,更重要的是宏觀上開展生態調查,收集數據。暑假,在欒曉峰看來,是十分珍貴的調查時機。

“首先從氣候上,夏季雨水豐沛,溫度適宜,動植物生長旺盛,得到的數據豐富詳實﹔其次,師生有兩個月的整塊時間,可以集中精力深入考察。”

欒曉峰與學生們在野外考察

在剛剛結束的青海考察中,師生5人帶著GPS、望遠鏡、紅外照相機等設備,在野外捕捉昆虫、採摘植物標本、觀測鳥類,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進行調查。1輛車、5個人、人均負重最多的時候達到30斤。他們的調查區域有些地勢險峻、道路崎嶇,車上不去就隻能徒手爬。幾年下來,跟著他的學生們都練就了一身“翻山越嶺”的好本事。

好在天公作美,青海考察順利完成。然而,並不是每次考察都如此順應人意。欒曉峰回憶,前年暑假,他帶著學生們在湖北山區考察,走到一半,道路被水沖斷了,他們便隻能踩著山石,小心翼翼地趟水。怎料,一個不留神,欒曉峰連同他的設備,一起跌入了湍流之中。

“那次設備進水了,照片都找不回來了,太可惜了!”提起這次危險的遭遇,欒曉峰連連搖頭。

在野外,除了要面對變化莫測的惡劣天氣,還要時時提防蚊虫的叮咬。“有時,被一個不知種類的虫子咬一下,有可能是致命的”,欒曉峰深刻知道其中的利害。多年的考察中,他的耳朵、手背、身上都被蜱虫叮咬過。這種虫子讓人聞風喪膽,而欒曉峰早已深諳應對之術。但對於學生,他還是極為擔心,每次出門前,對於如何應對野外可能發生的意外和危險,他都要反反復復強調很多遍。

除了“明察”,欒曉峰這幾年暑假的安排還有一項“暗訪”。

他發現,鳥市上經常出現一些珍稀的野鳥,價格炒得很高,許多愛鳥之人不惜斥重金購入。在此驅動下,惡性、違規的野鳥產業鏈露出苗頭。

於是,欒曉峰帶上三兩個學生,前往北京各大花鳥市場實地調查。那些被隱藏在密閉鳥籠、甚至汽車后備箱裡的珍稀野鳥,也逃不過他們的火眼金睛。他們一邊假裝為買鳥人與賣家搭訕,一邊默默記錄下野鳥的種類和數量。

不是科研項目、沒有人支持、也沒有經費,欒曉峰與學生們的這項調查已經堅持了5年。烈日炙烤下的北京夏天,他們從北邊的沙河到東邊的通州,幾乎跑遍了北京城。讓欒曉峰感到欣慰的是,近年來對野鳥市場的打擊力度逐步加大,非法販賣野鳥的黑市已經越來越少了。

一年中酷暑的兩個月,即便是假期,在不少人看來也是“苦炎熱”,而始終馬不停蹄奔走的欒曉峰卻獨愛其“夏日長”。

“我們這個專業,有些教學內容必須走出去才能學到。例如,如何在野外放置紅外相機,相機的參數、放置的角度、方向、高度、距離、光線怎麼調整等,隻有經過實地操作,學生才能掌握。這樣一來,假期就成為了我們外出教學的最好時光。”欒曉峰的暑假,也因此容不得半點虛度。

西工大教授喬吉超:“學校放假、學術不放鬆”

翻開西北工業大學力學與土木建筑學院教授喬吉超的暑期安排工作簿,一行行記錄密密麻麻:

“與研究生一起進行兩個重要實驗的驗証工作,完成相關的學術論文撰寫與修改﹔參加三個重要的學術會議﹔秋季學期碩士生博士生課程備課……”

四十多天的暑假,在喬吉超的眼裡,同樣異常珍貴。

喬吉超在實驗室工作

“大學教師平時都承擔著大量的教學任務,精力都放在了教書育人上,時間碎片化非常嚴重。暑假期間,可以集中對科研難點工作進行梳理、思考,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實驗,可以系統深入地進行。”

喬吉超的研究方向是非晶合金的粘彈性力學行為研究,在上半年的時候,他和研究生在非晶合金中發現一種反常的內耗行為,他們懷疑是一種實驗誤差。

暑假裡,本科生都已經放假,校園裡非常安靜。喬吉超沉下心來,帶著研究生們在實驗室埋頭研究。經過一次次重復的實驗,他們終於發現,這種反常的內耗行為是典型非晶合金體系的共同特點,相關的物理機制也一清二楚。

與日常教學時的實驗相比,暑假期間,喬吉超更加注重對學生科研思路的引導,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放假留校的學生們每天積極地進行實驗和文獻整理工作,每周定期進行一次課題組內的討論,發現的新問題都能很快被解決。

為了加強研究生對所學領域前沿信息的了解,喬吉超利用暑假期間邀請俄羅斯沃羅涅日國立師范大學Vitaly Khonik教授到西工大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學術交流活動。同時,他也會安排學生們到相關的國內合作教授課題組進行短期的交流學習。

“學校放假、學術不放鬆”,喬吉超說,“在我看來,大學老師的暑假更像是一種難得的最佳時期,可以長時間的進行實驗、理論推導、備課和編撰書稿。在這段時間裡,可以安靜的給自己的科研進行充電,為下一步教學工作的深入准備提供一個緩沖期。”

華師大教授楊生勇:把目光投放鄉野,去讀懂中國

帶領10個研究生前往湖北省5個縣市,進入60位困境兒童家中走訪進行實地調研,是華中師范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湖北社會發展與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楊生勇這個暑假最重要的工作。

“我們關注的困境兒童,包括因家庭貧困導致生活、就醫、就學等困難的兒童,因自身殘疾導致康復、照料、護理和社會融入等困難的兒童,以及因家庭監護缺失或監護不當遭受虐待、遺棄、意外傷害、不法侵害等導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或侵害的兒童。” 楊生勇介紹。

楊生勇同村干部一起探討完善基層困境兒童關愛保護體系思路

把這項田野調查安排在暑假,是因為考慮到此時學齡兒童都放假在家,各類組織也正在集中開展服務。“這種狀況有利於我們全景式觀察兒童的生活,了解他們的需求及相關服務的現狀及成效”,楊生勇說,“同時,在假期中,師生們可以集中時間和精力開展學術研究,特別是進行調研”。

在民政部門的協助下,楊生勇和研究生們採取逐戶家訪和集中訪談的方式,向困境兒童問詢生活情況,交流學習感想,了解幫扶政策的實施。

對於困境兒童的幫扶,湖北很多地區已經探索出一些經驗,例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專業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提供專業服務﹔充分發揮兒童福利主任的作用,整合社區內外的資源﹔建立以困境兒童為圓心的聯合幫扶體系,由1名愛心鄰居、1名學校老師、1名村干部、1名專業社工、1支愛心團隊共同組成多層級的關愛保護隊伍。楊生勇希望通過實地走訪,對這些模式進行全面審視,分析其內部結構及運行機制,評估這些模式取得的成效,進一步探討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服務體系的建設路徑。

“有些家庭系統比較復雜的孩子,我們就要多花一點時間。比如有些父母罹患精神疾病的孩子,溝通起來就要更耐心一些,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和行為習慣就會格外關注”,楊生勇說。他們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困境兒童往往封閉於自己構建的生活方式中,自卑且難以融入群體。

於是,楊生勇要求研究生在整個調研的過程中,不僅要做研究、還要做服務,為走訪對象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從暑假作業的輔導到暑期安全知識的普及,從心理情緒的疏導到抗逆力的提升等。

在武漢市新洲區倉埠街陶園路社區,研究生們開展了提升抗逆力的兒童小組活動,通過歷奇游戲體驗、困境模擬、小組分享和支持等豐富形式,協助孩子們正確認識自我,發掘自身潛能,樹立自信樂觀的人生態度。通過體驗和分享逆境,培養兒童的抗逆力,增強應對困難、挫折和逆境的能力。

在楊生勇看來,這樣的暑期實踐,讓大學生真切地了解社會,特別是了解國家政策對於困境兒童實實在在的關愛與保護的良好效果。在學術層面,通過社會調查方法的運用,也提升了學生開展科學調查研究的能力。

“沒有眼睛向下的興趣和決心,是一輩子也不會真正懂得中國的事情的”,採訪最后,楊生勇引用了這句話。“這個暑假,我們把目光投放在廣袤的鄉野間。關懷、照顧弱勢群體,為困境兒童健康成長出一份力,是我們的使命與職責所在。” (圖/由受訪者提供)

推薦閱讀:暑期老師都在忙什麼?放假難放鬆,無處不課堂——中學老師篇

(責編:實習生(李璐)、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