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徐飛:中國建設交通強國的綜合基礎與戰略意義

徐飛
2018年07月23日14:25 | 來源:人民論壇網
小字號

【摘要】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取得長了足發展,交通運輸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具備了建設交通強國的必要條件和綜合能力。交通強國是世界強國的顯著表征。中國已提出建設制造強國、貿易強國、經濟強國、科技強國、海洋強國、海運強國等戰略目標,這既為建設交通強國創造了有利條件,也迫切需要建設交通強國為這些目標提供有力支撐。新時代全面建設“交通強國”,基礎扎實,內涵豐富,意義重大。站在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自身發展條件,中國到本世紀中葉之前建設交通強國,可以分“三步”來安排。

【關鍵詞】基礎設施 交通強國 綜合交通 智能交通 現代治理能力

【中圖分類號】F50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交通技術創新實現了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為建設交通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縱觀古今,強國之強,必有交通之強,也往往發軔於交通之強。新時代全面建設“交通強國”,基礎扎實,內涵豐富,意義重大。

中國“交通強國”的綜合基礎

交通運輸是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交通運輸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交通實現了從滿足現代經濟社會基本條件的基礎性,到提高效率和便捷服務生產和生活的服務性,再到通過“交通+”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的引領性三級跳。當下,交通正讓中國與世界聯系更緊密,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邁進。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交通運輸發展歷史上建設強度最大、網絡覆蓋最廣、品質提升最快、群眾獲得感最強的時期,網絡設施更加完善,技術裝備更加先進,運輸服務更加優質,降本增效更加顯著,戰略支撐更加有力,中國正在從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就。近年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多層次、多節點、全覆蓋的基礎設施網絡初步形成,村村通路通郵,“五縱五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已經貫通。截至2017年底,我國綜合交通網絡總裡程突破500萬公裡,位居世界前列。鐵路運營總裡程達12.4萬公裡,其中高速鐵路2.5萬公裡,佔全球高鐵總裡程的66%﹔公路總裡程達469.6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13萬公裡,均穩居世界第一﹔橋梁通行裡程達4.3萬公裡,75萬座橋梁首尾相連足以繞地球赤道一圈﹔內河航道通航裡程達12.7萬公裡,其中高等級航道1.19萬公裡,規模以上港口萬噸級泊位達2317個,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首位﹔通用機場300余個,民航運輸機場達218個﹔郵路總長度(單程)658.5萬公裡,郵政快遞網點21.7萬處﹔油氣管道達11.2萬公裡,運輸能力均居世界前列。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等多位一體,密集交叉,有效銜接,現代化“大交通”體系基本形成,運輸服務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持續增強。

運輸量名列世界前茅。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運輸最繁忙的國家之一,其交通系統完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人流與物流運輸,有效保障了重大節假日、社會活動運輸組織和重大自然災害交通應急搶險救助,運輸量位居世界前位。2016年全社會客、貨運輸量分別達192億人次和433億噸,客貨周轉量31239.87億人公裡和182432.29億噸公裡。其中,鐵路全年完成旅客發送量28.14億人,貨運總發送量33.32億噸,高鐵旅客周轉量超過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總和。公路全年完成營業性客運量154.28億人,貨運量334.13億噸,高速公路承擔了全社會超過1/3的客運量和1/4的貨運量。水路全年完成客運量2.72億人,完成貨運量63.82億噸,其中海運承擔了我國90%以上的外貿貨物運輸量,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提供了有力支撐。民航全年完成旅客運輸量4.88億人次(國內航線4.36億人次,國際航線5162.0萬人次),貨郵運輸量666.9萬噸。郵政全年完成函件業務36.19億件,快遞業務量312.83億件,郵政業年服務用戶超過700億人次,快遞業務量年均增長50%以上。管道貨運量達7.1億噸,周轉量達4138.8億噸公裡。

概言之,鐵路旅客周轉量及貨運量、公路客貨運輸量及周轉量、水路貨運量及周轉量、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郵政快遞業務量均居世界第一,民航運輸旅客及貨郵周轉量均居世界第二,快遞年業務量居世界第一,全球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我國佔據7席。此外,城市客運方面,全年完成城市客運量1285.15億人次,其中軌道交通完成161.51億人次。

“國家名片”不斷涌現。近年來,中國交通發展不斷催生“中國名片”。中國高鐵、中國高速、中國橋梁、中國港口、中國船舶、中歐班列、中國大飛機等印有中國標記的交通基礎設施、交通重大裝備群體涌現,構建起中國國家品牌體系,驚艷世界,揚我國威。復興號動車組、C919大型客機、振華港機、海工機械特種船舶、新能源汽車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交通裝備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中國制造”新名片。“中國名片”支撐“中國標准”,承載中國外交,彰顯中國擔當。作為真正“走出去”的第一張“中國名片”,中國高鐵制訂了100多項建設標准規范,覆蓋工務工程、通信信號、系統設備、牽引供電、客運服務、運營調度六大系統,不僅適應中國國情路情,還與世界先進技術良好兼容,可適用於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

超級工程托舉中國夢。超級工程是以工程迭代為特征的集成創新。放眼寰球,大國崛起總有超級工程相伴而生,而超級工程的涌現又成為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具有劃時代意義。中國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特大橋隧、深水筑港、大型機場工程等建造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滬昆高鐵、港珠澳大橋、洋山深水港、北京新機場及南海島礁建設等一批超級工程震撼世界。近些年來,從中國速度到中國長度,從中國高度再到中國精度,一系列交通領域超級工程紛紛亮相,全力托舉中國夢。超級工程以巨大的溢出效應,推動資本資金、工程技術、能源分配、產業集群、城市發展組合創造,催生新的資源集成模式,有力支撐區域經濟整合和一體化發展。項目數量多、分布范圍廣、體量規模大、作業難度強、科技水准高是中國超級工程的顯著特點。譬如,京滬高鐵上的丹昆特大橋全長165公裡,在“軟豆腐”似的土基上成功創建,跨過水路、公路、鐵路,是全球第一長橋。港珠澳大橋長達55公裡,被譽為世界交通工程的珠穆朗瑪峰和現代世界工程奇跡,超越原來的冠亞軍——膠州灣大橋和杭州灣大橋,成為當今世界第一跨海長橋。實際上,世界最長大橋前10名中,中國橋梁佔6席。世界上已建成和在建、擬建的跨度超400米的斜拉橋、懸索橋總數分別有163座、146座,中國佔比分別超過一半和接近一半。在隧道建設方面,中國已修建2萬多條隧道,其中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建設規模世界第一。

行業現代治理能力大幅躍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交通運輸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治理模式用幾十年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實現了歷史性變革。經過2008年和2013年兩輪交通運輸大部門制改革,形成了由交通運輸部管理國家鐵路局、國家民用航空局、國家郵政局的大部門管理體制架構,交通運輸全面實現政企分開。十八大以來,綜合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機制逐步完善,交通建設、養護、運輸不斷推向市場,正朝著“六化”即治理導向市場化、治理途徑法治化、治理實施創新化、治理手段技術化、治理行為規范化、治理主體多元化的方向不斷優化。在推動行業協會、企業、從業者、民眾參與到行業治理中來,推進多方共治善治,實現自我治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等方面成績顯著。

綜合交通運輸法規、政策、規劃及標准體系業已基本形成。截至目前,我國共有《鐵路法》《公路法》《港口法》《航道法》《海商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民用航空法》《郵政法》等8部法律,《鐵路安全管理條例》《公路安全保護條例》《道路運輸條例》《國際海運條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船員條例》《民用機場管理條例》《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郵政法實施細則》等65部行政法規以及300余件部門規章,我國還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關於網約出租車、共享單車管理的全國性規章,為全球新業態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

我國在全球交通運輸治理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國際交通組織“中國聲音”更加響亮。中國主導建立了中國—東盟交通部長會議、上海合作組織交通部長會議等多邊合作機制,組織舉辦了世界交通運輸大會等一系列世界級交通行業會議,為全球交通運輸行業的人才搭建展示和發聲平台。中國主動向國際交通組織推薦多位優秀人才,其中多人成功當選國際海事組織理事會副主席、國際船級社協會主席、國際海事組織貨物和集裝箱運輸分委會主席等重要職位,中國連續14年當選國際海事組織A類理事國,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也首次由中國人出任。中國多次應邀派員參加國際海事組織對其他成員國的履約審核,既為國際組織貢獻中國交通智慧,也為交通運輸部深入參與海運業全球治理提供人才支撐。

交通人才充沛。我國交通運輸行業人才隊伍數量充足、素質優良、專業配套、梯次科學、儲備充裕、凝聚力強﹔交通運輸行業特色鮮明的研究型大學和高等職業技能型院校布局合理,相互銜接,人才培養能力強﹔培訓體系完備,人才集聚效應明顯,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儲備充足﹔國內國際人才庫和新型智庫專業門類齊全﹔高級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能力勝任﹔領軍人物、大國工匠、技術大師大量涌現﹔崇尚勞動、尊重人才行業氛圍濃厚。各層次各類型人才較好地支撐了交通現代化建設運營管理的現實需要。

 
(責編:姜虹羽(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